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在也不见

(2016-08-31 08:42:25)
标签:

娱乐

影评

再见在也不见

分类: 电影院

 再见,在也不见


2013年,新加坡的80后导演陈哲艺凭借影片《爸妈不在家》一鸣惊人,不但夺得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和伦敦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更是在金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等区域性电影节上大获褒奖,成为当年华语影坛的楚翘。今年,陈哲艺以制片人及监制的身份出现,携手中国内地导演忻钰坤(电影《心迷宫》的编导)、新加坡导演陈世杰(电影《征婚启事》的编剧)和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电影《永恒》的编剧),推出一部三段式影片《再见,在也不见》。

一部由三位导演独立制作影片合成的电影,最大的难度在于能否淡化风格的差异,使之成为一部具备统一性的作品,避免各说各话的互不相干。为此,监制陈哲艺的协调任务就十分吃重,从成片的效果来看,抛开故事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不谈,单就叙事风格而言,陈哲艺的监制工作是合格的,即便没有陈柏霖在其中一饰三角的“穿插”,三片的衔接仍是“和谐”的。

再见,在也不见

首篇《背影》由忻钰坤执导,讲述的是一个成长于单亲家庭的男子,在时隔多年偶遇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后,内心于怨恨与亲情之间的纠结与挣扎;中篇《湖畔》由陈世杰执导,用略显隐晦的笔触关注了发生在两个懵懂少年之间的同性情感,以及由此而与其中一位父亲发生的激烈冲突;末篇《再见》由西瓦罗·孔萨库执导,展现的是过去与现在的两段师生感情。

再见,在也不见

如同总片名所提示的主旨,在这三段亲情、友情、爱情中,都形成了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矛盾,也都在一番纠结之后,或无奈,或主动地,接受或选择了放下过往的结果。再见,仅是为了验证曾经的存在,而非去打破已然形成的状态;在也不见,则是为了在了解真相与自我之后,澄明内心的困惑,与过去和解且告别。可能与篇幅的多少及各位导演的新晋有关,影片的色彩因节奏的滞缓而略显阴沉,人物主要心理的揭示也稍欠火候,因此整片难免平淡了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