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洗衣坊看见差别

(2016-06-29 09:26:32)
标签:

娱乐

影评

印度

洗衣坊

分类: 电影院

 从洗衣坊看见差别


印度,是一个阶层差别显著的国家,除了贫富之差,还有种姓之别。电影《洗衣坊》聚焦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四位主人公,既有属于精英阶层的投资银行专业人士莎伊、崭露头角的画家安润,也有生活在贫民窟的洗衣工穆纳、最无地位的家庭主妇雅思敏。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孟买,所处的生活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就是现实社会差别。

在影片中,现实族群间的矛盾是借由爱情线索展开的。第一条线索在莎伊和安润之间展开,属于比较温和的。尽管,莎伊是富二代,安润是草根,但两人的成功都有着个人努力的因素,发生的矛盾基本上还是小资阶层内部的,与生活温饱毫无关系的困扰。所以说,小小的问题也只是生活经历与态度的结果。

第二条线索在莎伊和穆纳之间展开,属于比较复杂,矛盾冲突较为激烈的,因此编导所花笔墨也较为浓重。虽然,成长于美国、生活无忧的莎伊并无很强的身份优越感,但现实的标签却在她与穆纳来往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对方,也刺激着其他有关、无关的人,不断地在两人之间生成着障碍与冲突。在穆纳的生活中,反映出更多印度贫民阶层的现实问题,贫困、被欺凌、文化缺失、寻求身份突破所产生的挣扎,乃至贫民间的自我矮化和相互歧视。在这样的背景下,穆纳对莎伊的爱,呈现的是穆纳的无奈与无望,以及莎伊的小心翼翼避免伤害。

从洗衣坊看见差别

第三条线索在安润与雅思敏之间展开,属于比较特别的,因为两人之间的关联不是现实中面对面的接触,而是前房客雅思敏留下的三盘录像磁带,或者说她给弟弟的三封信。起初,这些意外现身的磁带只是对安润的好奇心与创作灵感的激发,但随着雅思敏叙述的深入,才发现雅思敏的身上有着对印度社会问题更深层次的揭示,而她的自杀无疑是这一揭示最重的一笔。

总的来说,《洗衣坊》是一部没有歌舞成分的严肃印度电影,尽管,就故事本身可能有线索繁杂、想揭示的内容过多等问题,但创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在莎伊与穆纳关系结局的处理上,编导并没有给出一个煽情的脱离现实的设计,而是让穆纳走出幻想却又不失善良地成全了莎伊与安润。卸下包袱的穆纳更能够轻松地开启他自己的生活,这也更符合生活的实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羞羞的铁拳
后一篇:生活桑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