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迪潘何方是归乡

标签:
娱乐影评流浪的迪潘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
分类: 电影院 |
战争是什么?无论是正义之由,还是罪恶之名,对深陷其中的民众而言,最直接的都是血雨腥风、生命无常,留下的后果可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战争的痛即便是在胜利的集体欢呼下,也依然有着个体独自默默承受的残酷,在表面的狂欢背后,是真切的伤痛一直延续,或许一生都难以磨灭。2015年延续至今的欧洲难民问题,也不过是一次次局部战争留下的后患。
同样在2015年,戛纳电影节将最重的金棕榈奖授予了本国电影《流浪的迪潘》,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地抢先关注了后来发生的难民问题。由于局部战争、区域贫困、贫富差距问题愈演愈烈,近年来,非法移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欧洲电影一直充满了人文关怀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所以,在欧洲影坛上,这一主题呈现的频率已经越来越高。
《流浪的迪潘》的“一家人”来自于南亚的斯里兰卡,如今已经恢复和平的那里,政府军与反政府的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曾经连年持续武装冲突,战火涂炭,民不聊生。片中的迪潘曾是反政府武装的一员,对战争的极度厌恶,让他脱下军装与素未平生的雅丽妮和孤女伊莱娅临时组成一个家庭,逃离战火纷飞的祖国,偷渡去了法国,换了身份,生活下来。
然而,生活并不平静,他们不但要适应语言不通的环境,适应“一家三口”的生活,还要在巴黎郊区帮派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生活的种种压力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甚至这个临时家庭已经走到了解体的边缘,然而,除了相互的抱团取暖,他们又能够依靠谁?终于,迪潘选择了主动还击,冒死一搏。这结尾的爆发与大团圆的结局多少有些突兀,有些理想化,但整部片子的处理还是把握适度,直击现实的,而且,两位斯里兰卡裔演员的表演极为生活化,值得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