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故事集Ⅰ:一辆老式雷鸟

标签:
书评纽约客故事集一辆老式雷鸟美国文学文化 |
分类: 图书馆 |
对于国外的小说,我一直都是谨慎地少去碰触,即便是那些世界名著,我也多数是敬而远之。现在想来,我读过的外国作品,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格林童话》,也许只有这样单纯的故事,才不会经过翻译转述,变得拗口和晦涩。这一次,我一下子买回来一套三本的《纽约客》故事集,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可能,只是因为它们是故事吧。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最困难的是对于作品时代环境,以及与文字表达相伴的文化背景的不熟悉。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翻译者采用了大量的脚注,来为读者解释小说中所涉及的歌手、画家、杂志,甚至是食品。这当然可以驱散读者的阅读“雾霾”,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阅读的中断。
这一次的阅读,并不累,但阅读的经历就像是和一个陌生人从相遇到相熟的过程,慢慢地熟悉安-比蒂的文字风格,慢慢地感受文字中7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也慢慢地找到情感、情绪中想通的连接。这本故事集,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16段都市人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中,没有猎奇,也没有异常激烈的冲突,而只是用平静而简单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下这些寻常的故事,不急不缓地触动着读者的心。
这些故事多少都有着淡淡的忧伤,其中的人物也往往遭遇着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扰,比蒂并没有把这些故事的讲述变成心灵鸡汤,而只是在干干净净的描述中,让读者看清一个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没有了教化的牵绊,比蒂的文字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16段故事,未必都是你我所熟悉的,也未必会比照着产生共鸣;但是,在面对故事中人物的困扰时,我们可能总会在某个点上,一下子找到那个联通的点,有所感触,有所体会。
文学终究是用一种个人体验来接通另一种个人体验,而与比蒂文字的接通还只是1/3。
【背景】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活跃着一群才华横溢、成绩斐然的女作家,安-比蒂(1947—)就是其中之一。她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技巧,描画了美国一代城市人的情绪状态与生活方式,帮助中产阶级认识了自我,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她讲述故事的声音如此独特,而她对于笔下人物的刻画如此精准、富有洞察,这给她带来“为一代人代言”的赞誉,被视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路标。
其人:被厄普代克盛赞,“指出了完全与众不同的写作道路”
安-比蒂生于首都华盛顿,早年就读于康涅狄格大学,专修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比蒂又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72年,比蒂的处女作面世,那是一篇题为《献给朱迪?加兰的棺材的玫瑰》的短作,发表在《西部人文评论》上。次年她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第二个短篇,并获得该刊年度一等奖。1974年,26岁的安·比蒂在《纽约客》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柏拉图式的恋情》。杂志编辑罗杰·安杰尔称赞其具有突出的“稀少性”。很快,安·比蒂就成为《纽约客》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那时,《纽约客》是英语世界的短篇小说家纷纷摄衣朝拜的圣山,安·比蒂如此年轻,又如此得宠。
1976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萧瑟冬景》问世,作品发表后即刻引起广泛的注意。小说描写60年代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国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和挫折,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孤独和迷惘情绪。由于这部作品生动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所以格外显得真实,富有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蒂的这部长篇又被影视界看好。后者将它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的电影。与原作一样,改编后的影片同样受到观众的喜爱。意外的成功使比蒂欣喜万分,从此也坚定了她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念。
比蒂初战告捷后又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短篇小说集,如《曲解》、《秘密与意外》等。此时的比蒂已经把那种冷静、明察秋毫、克制的风格经营得臻于完美。而也正是这些短篇小说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比起她的处女长篇《萧瑟冬景》来,这些短篇更显现出比蒂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具一格的散文风格,因而比蒂还被《华盛顿邮报》称作“新一代唯一的名作家”。《波士顿球报》当时也予以报道,声称小说集《秘密与意外》“是当今美国小说界最值得庆贺的声音”。
1982年,比蒂发表了第三部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屋宇》。1986年,比蒂的第四部短篇集《你会在这里找到我》出版。1991年,比蒂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选集《什么是我的》。这本集子可谓作者有意对自己近二十年的短篇小说创作成果进行总结:把属于我的留下。该书收集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2010年,《<</SPAN>纽约客>故事集》出版,此书收录了32年来,安·比蒂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全部48个短篇,可谓是对这位公认的大师最佳作品的一个纲要和编年史。本书从郁郁寡欢的二三十岁的卧城居民开始,与纽约生活浅吻轻拥,在中年危机事件的余波中幸存,然后重回(以上流中产阶级的身份)城郊,与新时代对话。
比蒂的声誉主要来自她的短篇小说。她的作品曾四次被收入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作品选集,并入选约翰·厄普代克编辑的《二十世纪最佳美国短篇小说选》。
她的创作也得到了多方肯定。美国著名作家、两届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第一次见到安·比蒂时说,“你指出了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写作道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对她大加赞誉,“没人比她更精于哀婉的细节,更善于营造飘忽虚幻的悲伤气氛。”2005年,安·比蒂获美国“雷”短篇小说奖,授奖词为:“她对人性的多重探索中,有一种最终给予我们信心的智慧和同情,不是因为一定有希望好转,而是因为这种探求意欲发现什么让我们疼痛,什么又让我们去关怀身边的人们。”
(转自:凤凰读书,http://chuansongme.com/n/90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