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704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客观代替情绪才有公正的态度

(2015-01-27 08:54:06)
标签:

杂谈

医患关系

理解

客观

公正

分类: 红茶坊

 

2014年底,医生们因为一组手术室照片,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网络上的全民声讨,和医生们的一致喊冤,再到后来当事人征得病人同意说法的逆转,以及国外其他类似图片的旁证,这场关于陕西医生手术室留影合适与否的讨论,最终像许多的网络热点一样来得快,被替代得也快。

当一切的喧嚣过去,我把这个话题再翻出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那天,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专家级医生大姐,一早给我发微信,转发了其同仁的感想,述说了他们在手术室照片事件中所感受到的委屈与不公。作为在医院大院长大的我,很了解这份职业的辛苦,也理解她的心情,而作为未涉其中的旁观者,我又想尽量客观而理性地去看待这一事件。

在我看来,此次事件既是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的一种必然反映(反应),但也不是单单被医界所遇到的困扰。很多行业,比如教师、警察、公务员,甚至是地铁安检,或者说所有我们自己不在其中的其他行业,也都有着类似的困扰。所以说,这在形式上是针对医界的问题,但实质上,还是整个社会问题借着一个突发事件,在特定行业上的折射。

出现这样的发泄式声讨,是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包容、理解、换位思考、自我反省的精神,缺乏足够的专业态度,缺乏认识的边界范畴。当对立的双方把一件事的对与错,扩展到当时的状态以外,甚至是附加了所有平时累积的怨气或委屈,当院方屈从于政治和舆论的压力,做出过头的、没有解释空间的处罚,所有讨论自然会失衡,陷入各说委屈的互不理解之中。

那个周末,我也遇到两位同事因工作安排而发生争吵。旁观的我,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争吵中,除了最初的一点分歧以外,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争论更多其他的事情,包括态度与积怨,包括源自各自认识的误解。而且,在激烈的争吵中,他们会本能地选择与己有利的证据,回避对己不利的因素,并用自己的委屈来评判对方的态度和用意,把误解进一步扩大。

所以,在关于手术是照片的争论中,也存在上述的情况。在批评医生时叫得最响的人,一定是那些宽以律己、严对他人的人,而医界中最感委屈的,也一定是真正坚守医生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群体。因此,我觉得还是千万不要在一个行业内扩大情绪化的反应,而是需要大家一起,从社会的层面思考与反思,在类似手术室照片事件中,哪些是我们需要宽容以待的尊重,哪些是理应诫勉的行为。

只有专业者更具专业性,行业外的大众才会更具理解、包容与感恩。若从这一点出发,在此次事件中,最糟糕的还不是大众情绪的宣泄,而是媒体无偏报道的客观性失衡。媒体,应该是将各方的声音传递给大众并作出基于全面要素的分析,而不应成为代替大众的道德判官。

最近,纪录题材的《急诊室故事》每周五晚上正在东方卫视播出,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或许,它能够让医患双方能够多一些看到并理解对方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鸟人重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