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人性的纪念碑

标签:
文化话剧纪念碑查明哲国家话剧院 |
分类: 大剧院 |
19年前,由加拿大剧作家考林·魏格纳创作的话剧《纪念碑》首演,次年便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14年前,作为国家话剧院前身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将此剧搬上中国舞台,受到极大的欢迎,如今的角儿——凯丽、段奕宏、邢佳栋和徐雷都曾出演此剧。本月,该剧中国版导演查明哲又率夏力薪及自己的儿子查文浩,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复排此剧,作为此次国家话剧院上海巡演的压轴之作。
这出小剧场话剧只有两个人物,一名因在战争中奸杀23名女性而即将坐上电椅的士兵斯特科,一位受害者的母亲梅加。全剧淡化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将其虚化为无特指的战后,而令剧情更加集中于对人性的探讨。面临极刑的斯特科,始终不肯交代罪行的真相,隐瞒身份的梅加,以完全听命于她为代价,将斯特科“救”回了家。
在斯特科看来,他所有的罪过都是因为那一场战争,因为战争中身边人的胁迫,他才施加了梅加眼中的暴行,所以,他不过是做了任何人在当时环境下都会做的事而已,他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可是,作为一位被摧残致死的如花少女的母亲,梅加又怎能接受这样一种借口,在她眼里,斯特科不仅是一个杀人凶手,还是一个竭力掩盖真相的撒谎者。于是,在梅加的冷漠、蔑视与斥责下,斯特科完全成了一名被囚禁的“奴”,而两个人也便在不断地冲突下,展开着关于真相、认罪与原谅的激烈交锋。
在身份的逆转后,梅加在一次次的情绪爆发中,让斯特科以血的代价体会着被伤害与受屈辱的痛,体会着真话与谎话之间有着多大的区别。尤其是,当梅加用一只小兔子和一棵田地里孤苗的得与失,让人性已冷的斯特科在生命依靠与被剥夺的强烈对比下,深深被刺痛,终于唤醒了他内心的耻辱感,选择对梅加说出真相。
一具具被加害的尸体重见天日,梅加的悲痛也达到了濒临失控的顶点。她怀抱着自己的女儿,逼迫着斯特科坦白每一次暴行,说出每一位受害者的名字或是描述她们的样子,她要斯特科和她一起为这23名无辜者建起一座尸骨纪念碑,还她们一个公正,也给战争和斯特科们一次终极的审判。终能面对自己懦弱与罪恶的斯特科,向梅加道出了深深的忏悔,并伸出手求得原谅。可是,求得了真相的梅加却在询问自己,也诘问这个无情的世界,她真的该原谅无法挽回的罪恶吗?
魏格纳在剧中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原谅与否的答案,梅加和斯特科两手指间的小小距离,似乎仍是一条对人性困惑的鸿沟。这出两个小时的话剧,完成了灵魂救赎的过程,但仍然没有对人性的重塑做出了结。究竟是用绝望、惩罚、以牙还牙毁灭罪恶,还是用希望、宽容、和解迎来新的美好?犹豫之间,依然面临选择。
两位主演的表演极为投入,坐在第一排观赏此剧,夏力薪眼里的泪光清晰可见,初出茅庐的查文浩在夏力薪的带动下,也交出了“虎父无犬子”的答卷。这是一出极为消耗演员体力与精力的话剧,也是一出不容易让演员很快在演出结束后出戏的作品,所以,在简短的谢幕中演员的情绪依然在剧场中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