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优雅•阮义忠

标签:
阮义忠失落的优雅摄影台湾文化 |
分类: 图书馆 |
买这本书,是冲着阮义忠的名气,也是冲着它的题目。《失落的优雅》,从字面看,就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不舍,无奈,以及对于生活的回望。说实话,这不是一本令人一见钟情的书籍,一张照片,配一篇文字,黑白照片没有丝毫的华丽表达,文字内容也同样质朴无华,刚开始阅读,还有一点点小失望。
可是,这一定是一部日久生情的书籍。随着阅读的继续,照片对过往生活瞬间的定格,文字历经岁月后的积淀感悟,渐渐地把全书的主题展开在读者的眼前。对于那份影像记录下优雅的怀念,对于现实中远去回忆的遗憾,视觉的呈现借着文字从过去延伸到今日,牵起的是内心中最柔软的情感积存。
看罢全书,会生出强烈的整理老照片、记录好时光的冲动。其实,书中的这些照片并不是视觉冲击感强烈的作品,有些看上去还颇有些普普通通的感觉;但走到照片拍摄的当时,对比观赏照片的现在,从文字中了解岁月变迁,沧海桑田,那种改变所带来的丢失却有着强烈的渗透力量,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现代化的进程究竟带给我们一些什么?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如今似乎已经到了全面数码,甚至是单反都随处可见的阶段。相机在手,没有胶卷的约束,每个人都成了摄影达人。不过,技术条件还只是诞生好照片的一个基础,是否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否具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才是更为必要的因素。当我们端起镜头,调节焦距,把身边纳入取景框,除了美景和美人,也还有更多的人文情景值得去记录,让失落的脚步慢些,再慢些。
【背景】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高中时开始阅读文学、哲学书籍,也开始画钢笔画,许多作品后来都用作书籍封面设计和杂志插图。大学联考落榜后,未再接受学校教育,先于幼狮文艺任编辑,之后服兵役三年,在军中开始写诗及小说,并做了一系列海外中国画家通讯访问。退役后,任职于汉声杂志,开始拍照。作品为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水之堡摄影美术馆、尼普斯摄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及亚伯特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台湾省立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曾多次应邀于国内外举办摄影展。1975——1981年,担任《家庭月刊》摄影,撰写摄影报道文章。
1981——1987年,制作电视节目。发表“映像之旅”、“户外札记”、“大地之颂”、“灵巧的手”等两百多部纪录片。
1988年,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
1992年,创立《摄影家》杂志。
1999年起,与妻子袁瑶瑶携手为佛教慈济基金会制作慈济志工列传“看见菩萨身影”及电视节目“阮义忠镜头下的菩萨身影”。
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
(转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