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王千马

标签:
重新发现上海天平社区老建筑王千马文化 |
分类: 图书馆 |
因为 4月19日的那个公益暴走目标,最近几个月来,几乎每一个周末,我都以训练为名,行走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每一次行走,刻意着不同的线路,用随身的手机记录下脚步带我走近的地方,渐渐地感觉到,原来20年的时光走远,我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一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迫切,想去了解上海的过往、发展、现在,想去憧憬她的未来。
上月的一个周日,因助学公益而结缘的几个朋友,又在上海老街道、老房子方面找到了共同点。于是,一呼齐应,在一位老上海的引领下,我们一帮新上海人跟着来了一次文化徒步。一路上,听着讲解,交流着观感,那些冷冷的建筑,在阳光下逐渐地有了温度,大家甚至动了走进这些老建筑一看究竟的念头。当然,这些建筑有些已辟为纪念馆,可以一偿心愿;但更多的还只能隔墙而望,发挥几许想象力。巧的是,在筹划这次徒步之前,我正好购进这本《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书中介绍的天平社区恰是我们这次徒步的主要地段,书籍没有拒绝的门房,开卷便得见。
书的作者,不是老上海,六章十三节的介绍,更多地来自于引经据典般的文献检索。书中对上海的重新发现,是从天平社区的一幢幢典型建筑开始的,由建筑延伸到曾经住在建筑中的人,再由人物延伸到其存在和构成的那一段历史中。全书的每一章,都有一个历史主题,每一节的屋主,或商人,或文人,或遗老,或政客,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屋,一人,一路,一时,天平社区的发展史就由点及线,再及面,终及年代地立体起来。
这本书仅仅落脚于当年法租界的片段,读完这本书,对于上海的了解也仅仅是开了一个头。一起徒步的朋友,又买了一本关于上海百年老建筑的书籍。是呀,步伐未停,了解未止,重新发现上海的路还长着。
[背景]
(转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