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王千马

(2014-04-22 16:40:12)
标签:

重新发现上海

天平社区

老建筑

王千马

文化

分类: 图书馆

    

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王千马

    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喜欢在闲暇时,一个人骑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脚踏车,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或者是,摊开一张上海地图,查找目的地以及可以载我到达的公交车信息,去熟悉身处的这个城市。然而,就如同书看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一样,在这个城市呆得越久,好像也发觉,对她了解得越浅。

因为 419的那个公益暴走目标,最近几个月来,几乎每一个周末,我都以训练为名,行走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每一次行走,刻意着不同的线路,用随身的手机记录下脚步带我走近的地方,渐渐地感觉到,原来20年的时光走远,我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一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迫切,想去了解上海的过往、发展、现在,想去憧憬她的未来。

上月的一个周日,因助学公益而结缘的几个朋友,又在上海老街道、老房子方面找到了共同点。于是,一呼齐应,在一位老上海的引领下,我们一帮新上海人跟着来了一次文化徒步。一路上,听着讲解,交流着观感,那些冷冷的建筑,在阳光下逐渐地有了温度,大家甚至动了走进这些老建筑一看究竟的念头。当然,这些建筑有些已辟为纪念馆,可以一偿心愿;但更多的还只能隔墙而望,发挥几许想象力。巧的是,在筹划这次徒步之前,我正好购进这本《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书中介绍的天平社区恰是我们这次徒步的主要地段,书籍没有拒绝的门房,开卷便得见。

书的作者,不是老上海,六章十三节的介绍,更多地来自于引经据典般的文献检索。书中对上海的重新发现,是从天平社区的一幢幢典型建筑开始的,由建筑延伸到曾经住在建筑中的人,再由人物延伸到其存在和构成的那一段历史中。全书的每一章,都有一个历史主题,每一节的屋主,或商人,或文人,或遗老,或政客,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屋,一人,一路,一时,天平社区的发展史就由点及线,再及面,终及年代地立体起来。

这本书仅仅落脚于当年法租界的片段,读完这本书,对于上海的了解也仅仅是开了一个头。一起徒步的朋友,又买了一本关于上海百年老建筑的书籍。是呀,步伐未停,了解未止,重新发现上海的路还长着。

 

[背景]

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王千马
    王千马,千里马之寓意也。千里马常有,而王千马不常有。青年新生态作家,批评家。现为蓝狮子旗下子品牌蓝耳文创总编辑。主打传统出版以及影视剧本改编、创作及版权运作。此前任某都市报文化主笔,瑞典时尚杂志《RODEO》中文版副主编,潮流创意杂志《FUN!》以及城市类杂志《城市之间》主编;国内首部关注当下年轻人生存困境及精神特质的青年书《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的主编。因其无法独活以及喂大的的观点,在年轻人中备受争议,被称青年导师。接下来将推出《无法独活致焦虑的八零九零》。是80后现象首推者之一。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合著《西方60年代》,以及“2011年度两性大作,男性性心理教科书的《无所适从的荷尔蒙》。2011年底,高端对话集《民主不是万能的》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是《小康》杂志推荐给中国官员阅读的50本书之一。

(转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n8Ph1Db0V5Q6gUyzL41_8x61eIsDY_xwiqgTnS8KKo07K4UdYum0tfPFG5DRtwWrQpXJHj9QkF6sR9eyjYoM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报父母恩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