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头儿子“托付”给动画片《疯狂原始人》,我和妻子走进另一个影厅,去观看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微信而与往年有所不同,和昔日同学除了把酒言欢的相聚,通过同学微信群的建立,让往年那短暂的欢乐有了延续,也让因时光而空白的记忆有了填补。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对《致青春》的期待,就有了怀旧之外更多的意义。
由于这种“对号入座”的情感因素,我想很难让我客观地去评判这部电影的优劣,因为感情的涌动始终走在了理性的前头。看过原著的侄女在微信中表达了对比之后的失望,对此我理解,抛开篇幅、角度的不同,实际上,将原著与影片作对比是最得不偿失的,文字与影像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作品。
这是一封致青春的信笺,从形式上的篇幅来看,爱情无疑是全片的线索;但是,可能对我而言,那支撑不断受伤的爱情一次次复活的友情,才是最打动我的部分。回首青春,谁没有遗憾,谁又不想重走一次青春路,寻回当初未曾珍重的珍惜;然而,将目光收回,再看看身边的爱与友情,又怎会不欣慰我们的青春仍有太多的收获。
当大幕落下,王菲主唱的《致青春》乐音响起,我的内心突然涌起一种欲哭的感觉,而且强烈地让自己猝不及防,如果不是身处影院,还有那么一丝顾忌,恐怕泪水早已满面。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那样的感觉再次回来。其实,想哭并非有多少遗憾,更不是有多少不堪回首,可能,还是20多年的岁月在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中找到了相交叉的某个点,触发了对青春岁月的所有感触,同时也感动于自己那源自青春时代的爱情与友情的获得。没错,有你们在,青春不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