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最新影评
加载中…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预热3:猎杀本拉登

(2013-01-16 08:31:27)
标签:

影评

刺杀本拉登

娱乐

分类: 电影院

 
    凯瑟琳•毕格罗绝对是个人物,2010年她凭借一部黑马影片《拆弹部队》,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小金人,让手握《阿凡达》的前夫卡梅隆也耐她无何。今年,女强人再度归来,这次的影片依然瞄准中东的“火药桶”,比之上一次题材更劲爆,直击美国情报部门在911后十年追踪并猎杀本拉登的过程。 
    《猎杀本拉登》,这样直白的片名并不是影片的原名,而是港台地区的译名。如同美国一直对处理本拉登遗体一事讳莫如深一样,影片的片名也选取了一个不会引起任何刺激性的军事术语《Zero Dark Thirty》,既与当时的行动相关联,又不会引起本拉登追随者与同情者的反弹。(注:该术语一般不特指任何时间,只表示室外环境是漆黑的时刻,要么非常晚,要么非常早。) 
    这部话题敏感的影片拍摄的并不容易,早在剧本筹拍之初,毕格罗和编剧鲍尔就受到来自五角大楼和奥巴马反对派的多项指控,其中不乏窃取行动机密和干扰总统大选等名目。无奈之下,选择不退缩的片方,只能将影片的上映期由2012年10月延至12月19日,总统大选结果落定后。 
    影片从一幕黑屏开始,画外音来自911事件中那些葬身于世贸双塔中的3000多名遇难者的电话录音,可以说,一开始就击中了观众特别是美国观众的情感软肋,也让随后CIA特工对本拉登的持续追杀以及最终击毙之有了最扎实的依据。基本上,影片还是比较客观地展开的,也没有回避对虐囚事件的反映。从节奏把控和人物挖掘上,也相对优于相似题材的《逃离德黑兰》。 
    不过,可能是因为此片与《拆弹部队》背景过于相近,而难以体现其突破性的缘故,毕格罗本人还是未能再次跻身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中。然而,生活总比虚构更精彩。本来,此片是以描述猎杀本拉登失败为情节的,但是,美军成功击毙本拉登让影片的发展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或许这才是所有参与此片的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另外,片中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表演精彩,足以够得上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