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看草原6:使鹿


标签:
根河鄂温克人驯鹿旅游 |
分类: 旅行社 |
今天早晨起来,并没有出现预想的雾海,而是纯粹的一片白雾茫茫,风景和我们都被雾气笼罩了。昨晚,曾遇到四位驾车专门来拍摄的蒙古族青年,摄像机和相机一应俱全。晚上拍好照,他们就在宾馆前的观景台上支起一座帐篷,用车灯照明,边吃边喝边聊,单纯地快乐着。不知今早,他们是否看到了与晚起的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致,愿他们幸运。
一上午,主要在赶路,白鹿岛——莫尔道嘎——根河,一路就奔波至了以呼伦贝尔最著名三条河的最后一条——根河所命名的城市。呼伦贝尔的同学在酒桌上,曾开玩笑说,根河就是跟着喝;但实际上,它的汉语意思是清澈透明的河。名如其地,根河城虽小,却干净而整洁,我们入住的根河宾馆就坐落在根河岸边。到了晚上,市民们在河岸或闲坐,或起舞,一片安宁祥和,如同根河的水面一样,没有一丝波澜,倒映着这个城市的特质。
根河的山区地带是敖鲁古雅鄂温克部落的聚居地,今天参观的第一站便是该部落的博物馆。博物馆与下山的鄂温克人定居点处在同一个院落之内,但是,听说鄂温克人并不习惯于下山定居的生活,还是愿意在山上与驯鹿为伴。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该部落现在只有243人,女酋长已年过90,依然精神矍铄。
目前,鄂温克族的总人口在3万左右。上次,在北京的心灵老师家,偶遇来自挪威的中 国通梅老师,讲到挪威的萨米人就是与鄂温克人同源的。这一回,在博物馆里这一说法得到证实。世界上现今所有饲养驯鹿的民族,在长相上都十分相近,其民居更是都与鄂温克人所居住的“撮罗子”几乎完全一样。这真是神奇。
离开博物馆,我们前往鄂温克山民的养鹿点拜访。养鹿点的女主人是一位鄂温克大姐,是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女酋长的侄女。本来,他们一家人已经下山定居,后来因为承包山林而再度回到山里。她家的驯鹿有20多头,为首的鹿王是一只长着壮观鹿角的5岁驯鹿。驯鹿的平均寿命为15-20年,以绿苔和白桦树叶为食,遇到母鹿怀孕时,主人也会下山到豆腐坊找些豆渣来为其增加营养。驯鹿以放养为主,即便到了晚上,也只有那些“不懂事”的小鹿需要拴起来。与其他牲畜相比,驯鹿不但温顺,而且一点也不怕人。
此家的鄂温克大姐找了一位汉族老公,她说是他嫁给了她,看来,鄂温克部落还有着母系社会的特质。他们夫妻有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另一个上小学,都住在山下的定居点。大姐一家人很纯朴、善良、好客,她的弟弟请我和导游助理喝了自家泡制的鹿骨酒,还邀请我们喝“冰”在水洼中的啤酒。
除了饲养驯鹿,大姐家还靠接待我们这样的游客补贴家用,游客中不光有我们这样的团体客人,还有零散的背包客,他们自住帐篷以外的毡房和简易房屋,就是为接待背包客所准备的。下山时,我们和大姐两口子坐车同行,他们的孩子让舅舅来替他们放鹿,想让爸妈回家陪他们。大姐的老公手里还拿着工具,他说那是准备回家做桦树皮工艺品用的。
下午的实地拜访,让开心果们近距离地接触了驯鹿,人人都十分开心,小果子们更是几乎都买了一个鹿角挂件,挂在了胸前,直至此次旅行结束回到上海时,都没有舍得摘下来。
晚上,全体团员聚在宾馆餐厅开了一个短会,对后天讨思浩小学的助学安排做最后的准备,那又将是令人期待的一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