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助学之旅


标签:
丹寨排中村希望小学贵州助学支教杂谈 |
分类: 小花园 |
上海——贵阳——丹寨,排中小学的助学之旅悄然开始。
从贵阳去往丹寨的路上,遇到时下时停的大雨,穿越连绵的群山靠的是20多条隧道。据以前来过丹寨的同事讲,如今由于高速路已通,交通较前几年已改善很多。要是在过去,需要走五、六个小时颠簸的盘山路,才能走进这座山区贫困县。
虽然,到达丹寨县城时天色已晚,但我们还是谢绝了县教育局老师先吃晚饭的建议,坚持先去我们单位资助的排中小学去看看,和一直等着我们过去的张校长碰个面,顺便了解一下支教同事的宿舍有没有安排好,如不这样总有一种不安心的感觉。
从县城到排中村的路途并不远,路两旁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养眼,到处是绿油油一片,黄的油菜花,白的萝卜花,层层梯田,座座苗家高脚楼,无不透着浓浓的春意。越靠近学校,道路渐由柏油路变成了泥土路,起伏颠簸,路窄坑多,车速立刻慢了下来。一阵颠簸的缓行之后,车子驶入一个小小的村寨,那在照片上已经看过多遍的排中小学教学楼终于映入眼帘。
山区气候的特点就是瞬息万变。一路上已经经历了山前大雨山后晴的我们,刚刚到了学校,雨点就落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大,瞬间变成了倾盆大雨。此时天色渐暗,我们与校长碰面后,简单地看了一下电脑室,就赶往教师办公室与各位令人尊敬的乡村教师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
十年磨一剑,单位对排中小学的助学也已经经过了十年,学校的教学楼、学校的设施都一点点完备起来,在当地已经成为硬件条件最好的小学。但是,这里的困难也同样真切,见面会进行了不到十分钟就遇到断电。等我们赶到支教同事的住地,又了解到停水也是经常的事情。
助学,不是一件给钱了事的简单事情,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让老师们在工作中提升能力,都是在完善硬件设施以外,需要加紧考虑的事情。在与校长和县教育局领导的交流中,我也感觉到了这样一种需求的迫切。这一次,我们又为学校输入了支教的力量,完善了校园的网络与设备,还发动全体员工开展了为孩子们每日增加营养的“一个鸡蛋”募捐活动。
第二日,又去学校与老师、孩子们交流,了解到免费午餐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孩子们的午餐虽然还很简单,但已经较以前有了改善,能干的校长通过拉赞助又为孩子们增加了新的体育设施,而大课间的广播操、锦鸡操、武术操和因陋就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无不显示着进步。尽管,比之城市中的学校,这里的条件仍十分有限,甚至看到这些孩子们还会有一些心痛的感觉,但是,我还是愿意看着进步怀着希望去争取更多实际的改善。
课间休息时,我开始给孩子们拍照,没想到,遇到了十分的“困难”。每当镜头对准一个学生,还没来得及按动快门,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挤入镜头,欢快地呼喊着,摆着一致的单手“V”字形手势。我要一边叮嘱着他们注意安全,一边不停地按下快门并回放给他们。他们指挥着我,变化着不同的摄影背景,告诉我还有她还有他也要照,而我乐得听命于他们,感染着他们的单纯与快乐。
上课的铃声终止了拍照的喧闹,我匆忙的第一次助学行程也即将结束,告别了可爱的孩子们,敬业的老师们以及接受挑战传递爱心的同事们,我的脚步离开丹寨,我的内心却已经开始期待起下一次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