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2012-04-10 13:42:19)
标签:

莫里教授

上海

渐冻症

星期二

话剧

文化

分类: 大剧院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几年前,读过一本书《相约星期二》,被感动,更被启发。去年,台湾的果陀剧场把根据这本书改编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带到了上海,未曾想票房火爆,我没有买到票,只能留下遗憾。

前不久,得到这部话剧在上海进行第二轮演出的消息,赶紧早早定下三张票子,一家三口一同前往。如今,挑选适合一家人观看的剧目,多少是有些头痛的事情,先不说兴趣的统一,越来越大胆奔放的台词,保不齐就有让家长孩子躺着中枪的感觉。不过,这一部话剧,绝对放心。

在进入剧场之前,虽然了解原著的内容,但还是对话剧的改编效果有一些担心。毕竟这是一部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适合静心而读,却难以在舞台呈现,更何况整个一台戏只有两个演员撑满全场,只有一个单调的场景缺少变化,时长却在2小时以上,着实考验观众的耐心。

但是,当灯光打起,故事展开,以上所有的担心都荡然无存,这是一部改编的非常成功的话剧。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场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也可以把它视作是一次对心灵的按摩,无论是什么名头,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开始走入心灵,叩问我们忙碌的意义,思考幸福生活的所在。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如果说,扮演学生的卜学亮的表演还有些刻意,有些拿腔拿调,那么,扮演 莫里教授的金士杰,表现的则是自然流畅,具有戏骨风范。换一个角度来看,而两人在表演上的差距感,倒也是对应于剧中的师生关系,一位纠结于生活的追求,一位坦然于生命的渐逝。

之前,多少有些担心,处于前青春期的大头,是否会有耐心看完这样一场不好玩、不搞笑也不卡通的演出。但是,当演出进行到莫里教授弥留之际,在病床上为学生上最后一节星期二的课程时,偶然的一瞥让我发现,儿子在双手交替地抹着眼角的泪水。说实话,这样的场面多少让我有些震动、感动甚至是欣慰。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善良、有爱的种子,比多少成绩都让我们家长放心吧。

剧中的莫里教授患的是“渐冻症”,也就是全身肌肉逐步丧失功能,直至生命的终结。这次演出,果陀剧场邀请了上海的渐冻症患者亲临现场观看演出,看着他们,有心疼,有无奈,也有祝福。这个世界远不完美,但我们还是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提高质量,这需要我们对于生活有正确的态度,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与帮助。

更多渐冻症常识:http://baike.baidu.com/view/517853.htm

专业肌病网站:http://www.alschina.cn/Index.htm

自强不息的渐冻人朱常青:http://baike.baidu.com/view/192086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