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金》,是杜琪峰的作品,曾经入围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但空手而归。观罢此片,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正常的,因为从参赛片的标准来衡量,这一部不见华丽、不见煽情、不见前卫、不见异端的作品,很容易被认为是对电影节老熟人的“照顾”。
在香港媒体的眼中,《夺命金》被评为“2011年最有诚意的香港电影”,而说到诚意,也的确是此片应该肯定的特质。在炫技及商业的大潮中,一部影片能够及时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一座国际化金融城市的实际影响,特别是用相对朴素的镜头聚焦于生活在其间的普通民众所受到的心理冲击,难能可贵。
应该说,这是一部香港地域特征非常明显的电影,无论其中的黑帮还是小市民形象,都有着浓重的香港制造的烙印。这或许是香港电影应该回归的方向,因为港片的发展始终都不应脱离香港的社会背景。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片中一些演员的表演,也有着显著的TVB电视剧特征,这与全片现实性的风格多少有些出入。
除了个别演员的表演,对于《夺命金》可能还有一种过高要求未达的遗憾。总感觉,对它的要求如果单单停留在诚意的层面,恐怕还是不够的。情节的展开,一般的堆砌还是多过了情深的挖掘;结尾的“道德正确”,也太多了一些“邪不压正”的宣教目的。是的,还可以更好,对于有“遗憾艺术”之称的电影创作而言,永远都是这样,这不是对《夺命金》的特别期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