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风格,一如许鞍华在“天水围”系列中的风格一样,舒缓而不急促,生活而不戏剧,所以,难怪身为投资人的刘天王也会不看好影片的票房。在如今一个商业片当道,微电影都被热捧的年代,谁会有耐心坐在电影院里两个小时看一部关于老年人的电影?
虽然,我也仅仅是动了走进电影院的念头,实际上并没有为此片做票房贡献,但还是想说,纪实与启思还应该是电影不该丢失的特质。这一部《桃姐》并不煽情,尽管它有着足以煽情的内容;它也不说教,尽管它的镜头无时不在触动着我们留有敏感的心。
知足与感恩,可以是来自于两个方向,也应该在一个圆心上统一。所谓的感同身受,其实不过是一个客套的词汇,有谁可以真正地用他人的生活来完全约束自己,又有谁是应该完全放弃自己为他人而生活,所以,以自己为圆心或收缩或扩张生活的圆,才是常态,而自己的圆与他人的圆重合的部分,便是一种缘吧。
生活圆周的重合,既有边界,也有融合,而合中既可能是冲突,也可能是温暖,更多的时候,还可能就是那种淡淡的磨合。回老家时,会经常听到妈妈讲那些曾经的老邻居和老同事的事情,回想一下,那场景也像是在看一场场《桃姐》,生活不就是平淡中品出的那些滋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