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苏州(3)
标签:
苏州平江路评弹昆曲旅游 |
分类: 旅行社 |
这次的苏州行,除了苏博,没有事先做太多安排。等到到了驻地,才发现离博友介绍过的平江路,只有隔路而望的不到 50米的距离,于是,自然将它当成了这几日的“食堂”。不曾想,走过一次,全家人也便喜欢上了它,三天里,来来回回走了不下五趟。



























喜欢平江路,还因为这里商家的那一份安静与淡定。虽然,店铺在不断增多,但绝没有其他类似“新天地”里商家揽客的喧嚣与骚扰。你不来,我静候;你来,我也不张扬,只是静静地等待识货的人带走值得的物。这样的性格,对路。












































白日里,可以穿进路旁的小巷,看看那些名人故居,以及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夜晚,可以踱进茶馆或酒吧,听一听流浪歌手的深情,品一品苏昆或评弹的雅致。即使离开了,还可以上网微博一下,那“梦里的昆虫”,或是“青石桥下的苏妃”……
无论是寄给未来自己的明信片,还是那一件件手工制作的瓷杯、公仔、旗袍、沉香……所有的一切,在沉静中累积着心情,没有彼此的打扰,只有等待着对的人与对的物。如果,那一条河水可以再明澈而清爽一些,那简直就是完美。
【背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平江路实在是非常美好的一条古道,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看看地图,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港、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19550.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