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

标签:
韩寒独唱团知道分子小说文化 |
分类: 图书馆 |
喜欢韩寒,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喜欢他这个真实而不造作的人,二是喜欢同样真实而不造作的他的文字,包括文字中所流露的那些小聪明,那些黑色幽默,那些批判,以及那些善良。
这本书的第一章,出现在那本成绝唱的《独唱团》里。当单独成册时,封面的风格也一如《独唱团》般朴素。不花哨的装帧,配不花哨的文字,而以韩寒半张面孔为图案的小书签,同样归于不花哨的行列。
看这本书前,听人说有点失望。看罢全书,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本来我就没有抱什么奢望,没有在内心给韩寒太多“知道分子”的负担,而且,反倒我还蛮喜欢这种淡定地叙说生活的方式。
书中的我和姗姗,一个是无业游民,一个是风尘女子,非但离完美很远,两人的毛病倒是着实明显。被生活抛弃着,蹂躏着,却又拼命地维持着方寸生存空间,在被嘲笑与自嘲的卑微中阿Q般掩藏着点滴的自尊,小人物的生活毫无被欣赏的内涵,但那种生命力以及不被所有“高贵”力量击垮的努力,还有那些在干涸内心苟延残喘挣扎的善良基础,却还是渐渐打动着被生活现实所麻木的内心。可能,在这个精明的社会里,傻也是一种生存与保护自我的方式。但,有谁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傻?
1988,在书中是一辆随时可能趴窝的改装报废车,1988可能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车与时代,都带病运行着,走向一个或许看到结果却未知过程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权拥有理想,无论那理想是否因为距离遥远而残酷万分,是否因为超越现实而注定无望,至少想着那也让身体多些温暖,闪些希望。
看完这本书,可以知道韩寒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什么吗?一个看似偶遇的故事,其实蕴含了那么多的社会现实与因果相连。还是别小瞧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可能作用吧,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却影响了另一个人的命运,我们都是被影响的对象,也都是振动翅膀的那只蝴蝶,所以,一切行为多怀些善意,总不是坏事。
可以说,这是一本公路书,如果有机会拍成电影,就是一部公路片。不过,这样的文字在当下也注定不会在体制下转化为影像,因为审查者只会看到情景的晦暗,社会的阴暗,而看不到生命的挣扎与希望的星星点点。而我,在结尾读到了深深的感动,庆幸吧,我还是在真实中能够感动的人,我还有与这个世界谈谈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