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不愿意做一棵草种子
(2011-05-18 23:19:43)
标签:
呼和浩特市讨思浩小学图书教具书包帮助教育 |
分类: 小花园 |
各位朋友,如果家里有孩子不看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或不用的书包(不破损),请费心把它们邮寄给: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镇
讨思浩小学
李义刚老师
邮政编码:010070。
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小学,资源匮乏。我们在帮他们建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希望你也加入其中,期待六一前能募集到相当的图书。除图书、书包外,教学用的三角尺、圆规,孩子用的文具及日常生活用品也需要。
非常感谢你的爱心参与!祝福平安快乐!
这两天,我陆陆续续按照手机上的号码,给好友、同学、工作上的联系人,甚至是老师、领导,发出了这条短信。举手之劳,希望可以借助更多人的热心,来实现我一个人无法实现的梦想,让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获得更好一点的条件,也感受到来自周围的温暖。
选择这样一所学校,源自想帮助家乡孩子的朴素心理。去年中秋节,回家为老爸过八十大寿。机场上,和送我的同学聊起此事,她在教育部门工作。原本想,呼和浩特周围相较偏远的地区,教育的条件会好一些;但聊下来才发现,农村学校因为生源大量流失,仅靠人头费很难维持,即便是市区也有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求学不易,甚至还有学生因为没钱吃早饭而出现晕倒的情况。
于是,我放弃了准备细致筹划后再开展为家乡孩子助学的想法,决定立刻行动,托同学找一家需要帮助的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立竿见影的事情。同学马上推荐了讨思浩小学,因为它的校长是一位勇于奉献、辛勤努力的年轻人,一门心思扑在学校的事情上,走访家庭劝说家长让孩子们来上学,为了改善校园绿化而四处求讨树木,在很短的时间里,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成为当地的“风景”。但是,由于生源流失,人头费的拨款方式却让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捉襟见肘,缺图书,缺教具,住宿的孩子缺生活用品,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找准方向,我决定从图书先做起,回到上海后立刻小范围地发动了一些朋友,得到积极的响应。后来,因为自己工作的忙碌,这件事虽然一直挂在我的MSN上,但没有再做主动的努力。
这个学期,大头儿子原来的小学同学、老师和家长成立了一个小范围的“开心果俱乐部”,在搞了两次分享活动后,我们把为讨思浩小学的孩子们捐书作为了第三期活动的主题之一,并准备让孩子们在小区里组织一次义卖活动。借此机会,大头妈妈开始通过短信把讨思浩小学的需要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们,得到良好反响。于是,“懒惰”的我也不能落后了,赶紧也通过短信进行“鼓噪”。
很多朋友,在得到消息后马上积极回应,给我很多感动。也有很多朋友表达了谢意,让我惶恐。其实,是各位朋友的回应与实际付出,让这样的自发活动有了意义,该感谢的是大家。
我不想说,这样一个口口相传、手手相接的活动,是慈善或是公益,那样的名头太大、太有压力;我只想说,我们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在给与自己快乐,发现自己的能力,更是在用我们的能力点燃那些远在塞北的孩子们心中的快乐。
最希望这样的帮助,一传十,十传百,像一颗颗草种子一样,飞向需要绿色的土地,扎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