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们大学毕业二十周年。三年前,借着母校内蒙古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机会,大学同学们实现了毕业后的第一次团聚。想当年,18个男生和18个女生组成了我们的小集体,毕业后,同班同学中有四对结为夫妻,这1/5的成功率也算是不枉男女生如此相配的比例。
三年前的聚会,开心而未尽兴,大家又相约毕业二十年时,在内蒙古东西部居中的赤峰市再聚,那里也集中了最多的同学。从年初开始,赤峰的同学就开始了繁琐的准备与通知工作。
接到通知,我便期待着这次聚会。虽然,聚会的时间定在了我因过敏而回避回家的8月;虽然,活动的场所不乏我最应该远离的花粉,妻子还是在叮嘱我带好药后给予了支持。
回去的行程并不顺畅,上海至赤峰的航班要在天津停靠,当日正逢雷雨天,中途不得不多停留了些时间。不过,相比一位在湖北工作的同学,我已经好了很多。我这位同宿舍的三哥,从孝感赶到武汉,乘上飞机本来经停沈阳,但被大雨赶到了大连,折腾一番后,才又经停沈阳赶到赤峰。
飞机、火车、汽车,四面八方的同学从各地陆陆续续赶到赤峰,晚饭断断续续从黄昏吃到了子夜,欢笑一并进入了梦中。











【背景】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赤峰”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赤峰地区战国时期属东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赤峰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为直隶州。1946年热北专署改为昭乌达盟。1956年将原热省辖部分旗县并入昭乌达盟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设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辖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新城区、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宁城县,4区7旗2县,有蒙古、汉、回、满等30个民族,总人口46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82万。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赤峰市地域十分辽阔,资源非常丰富,是具有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是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胜地。全市有草原9000万亩,林地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23%。境内有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叫来河和贡格尔河五大水系,常年蓄水的天然湖泊70余处,其中克旗达里湖面积为35.7万亩,是内蒙古第三大湖泊。赤峰市为附近粮食、牲畜、毛皮、药材集散地。农业是赤峰市的基础产业,全市耕地面积1760万亩,种植品种除小麦、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有甜菜、油葵、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牧业生产方面,肉牛、细毛羊、肉羊、白绒山羊、瘦肉型猪、肉鸡、蛋鸡等畜禽饲养在自治区举足轻重,羊毛、羊绒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点千余处,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铅锌、钨、铁、莹石、大理石等。是国家重点黄金产地,位居全国前三位。
尤为难得的是,境内有广大区域未受过任何工业或城市污染,保持着原生状态,蓝天白云、明月星空、芳草绿地、白沙碧湖,可谓物华天空人杰地灵,真山真水淳朴风情。
赤峰工业有煤炭、制药、造纸、皮革、化学、机械等。农业以产谷子、高粱、玉米为主。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很大后发优势的地区,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44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