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陌生人

标签:
许知远北京宋体少有人走的路祖国的陌生人文化 |
分类: 图书馆 |
最早看到这本书的作者“许知远”的名字,是在北京涵芬楼书店的地下一层。不知是因为书名,还是因为装帧的风格,在众多的书籍中,我的目光被一本名叫《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的书所吸引,它的作者是许知远。那天,我犹豫再三,没有买下那本书。
再次看到许知远的名字,是在我订阅的电子版《金融时报》中。他是该媒体的专栏撰稿人,会时不时发表一些回溯历史也解剖现实的连载文章。所以,对许知远文字的熟悉也便从这些文章开始了。
后来,陆陆续续买回来几本许知远撰写或主编的书籍,但一直没有去看。最终,留给许知远的第一次阅读是这一本《祖国的陌生人》。
在许知远看来,中国的历史经历着断层,他对于历史的关注,皆源于对现实的忧虑。在他的文字中,其忧虑不是借助文字的批判来展示的,他或是在历史中,或是近现实时,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让历史与现实近在眼前,却又保持是客观观察的距离。太远是真实的陌生,太近有太多的情感甚至利益,而这距离恰恰是思考的有效空间。
我爱我的祖国,皆因为血液中的基因,生命的承接,以及这方水土对我的养育。但祖国,却又是一个被盗用或滥用太多的词汇。就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祖国的陌生人”,或许反而是祖国的真儿女。被形式所遗忘的都是本质。
在歌舞升平以外,去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有启迪意义的文字,渐去麻木的思考力才不至于真正生锈。无论那些文字的观点,我是否全部认可,多一扇窗,都会为自己的思考多引一道氧气的通路。所以,阅读吧,思考吧。
阅读中: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吉林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