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父亲季羡林

(2010-10-18 21:54:09)
标签:

季羡林

中国

季先生

宋体

旷代的忧伤

文化

分类: 图书馆

 我和父亲季羡林

在中国,子女写父母的传记,很难做到真实吧。一方面,为人子女,写父母的不是总好像透露着不尊重;另一方面,但凡能被写的父母都是名人,有太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维护名人的形象。所以,身不由己地回避,或是有选择地去写,往往是名人传记撰写时的惯常做法,身为作者的子女更是难以由此突破。

但是,前有老鬼写母亲杨沫,现有季承写父亲季羡林,却都是在真实的残酷中选择了不回避,这其实是对那种伪装或粉饰文字的彻底告别,是在惯于造神的文化之外的艰难回归。

我和父亲季羡林

    季羡林,在学术上,是不折不扣的大师,但在生活中,他也是凡人一个,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似乎对于国内传记文字来说,却还是一个新鲜的原点。为此,我很是对季先生的公子季承充满敬意,因为,在这一本书籍中,他真实地展现了季先生的性格缺陷与生活失意。但这种真实描述,仅在于还原一个他的真实的父亲,读者的一个真实的季羡林,所以,尽管有难言的亲情纠葛,但它不是控诉,而是满纸对于父爱、亲情的感悟、不舍与挚爱。

对于季承而言,在生活中他艰难地找回了一个可亲近的父亲;对读者来说,透过文字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团圆结局。但在这种来之不易的结局中,却更凸显那更长岁月中,这样一家子人因为历史、性格原因,所积累所经历的误解与隔阂的悲剧色彩。亲情美好,不可耽搁呀,断不可让最近的人受最痛的伤。

文中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因为季先生的离世而结束。对于北大以组织名义对季先生生活的干涉,以及近来季承希望北大归还季先生的收藏,以建立季羡林国学基金的努力,都可能不是一句二句就能还原真实的问题。真实,本来是很简单的根本,却被种种目的而扭曲;所以,还原真实需要力量。

 

阅读中:林贤治著,《旷代的忧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寒夜暖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