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O6ByjTagd5t2t4mW4H54kjnGPwiAn9LcEmBPLe8VyYL-ic0WQqcNYQxgS_5azM1IcvblJ2cW0Qb_XObpQ6Hq_asrR-zigQ8kigdvbzv4pyR6D8YqzoFsEBEvmqYi51KI6g8QKQkgSQESy9KbfJLekg/IMG_2289.JPG?psid
(今夜的外滩)
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X5ebK5bAWeJGq3o3hSwBIDzWkjkUJRO2oezPklD8Z4-xVfGuziv4BYL6x-4Di04onU6S8nV42Mg8w1nTwCHif9dLEZnOY1M01wzNiw4LOvSt1f1HhV1tbm1oii90-qO_5EYzCO65EQoteSI-c7OYEw/IMG_2295.JPG?psid
(今夜的浦东)
这是两部纪录片。
一部是外地导演看上海,但又不仅限于上海。
另一部是外国导演看中国,但又不限于中国。
![haishangchuanqi1 haishangchuanqi1]()
《海上传奇》的原名是《上海传奇》,起因不是为了世博会,但又和此有着某种联系,影片导演是贾樟柯。
印象中,很久没有在电影院中看纪录片了,上一次是不是还是很小时候电影前有加影片的年代?未可知了。其实,在国外,纪录片一直都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影片模式;而在中国,纪录片似乎总是在地下电影和电视片的两个极端游走,这其中自然有宣传管制的因素,但也有对纪录片认识的偏差,还包括观众素质的配合。
一直关注这部《海上传奇》,是因为看过了很多贾樟柯的影片,尤其是纪录片后,有一种借助他的电影镜头来了解身处这座城市的渴望。改名后的影片将眼界没有局限于上海,而是在两岸三地上海、台北、香港间,借助着讲述人的上海元素来串连起整个篇章。据说,本来贾樟柯还有自长江上游一直到入海口上海的讲述构想,但这一次没有实现。
![haishangchuanqi2 haishangchuanqi2]()
全片共有18位讲述人,从陈丹青开头,到韩寒结尾。每个人的讲述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仅仅是人生中与这个城市或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交点,讲述人的顺序安排在年代、地点和感情对比中跳跃而联动着。所选的主讲人物都是名人或名人的后代,但穿插的镜头并没有背叛贾樟柯一贯的平民视角,也没有在时代和城市的变迁中淹没掉对人性和美好情感的展现。
除了一头一尾,其他的讲述及镜头都多少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人生的无常,但最后一个讲述者韩寒的调侃却一扫之前的所有沉重,一下子便体会到了这个时代内在虽不完善但依旧在慢慢改善的变迁,看到了人们生活状态向本真回归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希望。
影片中用了很多电影素材,也采访了很多电影人和与电影有关的人,或许这与上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电影中心的地位不无关系吧。最近两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总能碰上一对对的老年观众,还不乏独自一人来看电影的老伯伯、老奶奶。看到他们在电影院里,内心是温暖的。
![renzaofengjing1 renzaofengjing1]()
《人造风景》顾名思义,不是描绘自然景观的一部电影,而风景二字可能在英文中没有那么强烈的褒义,所以,镜头中拿多少带着心痛的因为人类活动而改变的地貌而被编导称为风景吧。
这部纪录片实际上是一部“跟踪”拍摄的纪录片,随着一位国外专拍人造风景的摄影师的足迹,拍摄他的工作情况,也拍摄他镜头中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中国南方的工厂,有江浙一带处理电子垃圾的乡村,有三峡大坝工地及被迫放弃的家园,有天津黑糊糊的煤码头,也有孟加拉国拆卸退役船舶的海滩,还有北美被切割的矿山。
![renzaofengjing2 renzaofengjing2]()
所有这些地方出现在镜头中,首先是给人以规模上的震惊,继而会有某种凄美的伤感,最后就是担忧之后引发的思考。人类是有改造力量的,但这样的改造给我们尤其是后代带来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埋下了多少的隐患,却是在我们自豪于这些成果后该反省的。
人类的欲望,或者说实现欲望的方式,是到了该节制与改变的时候了,否则,生命承载不了这些沉重,地球也终究承载不了这些沉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