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李陀,这是我在查找这本集体回忆录作者资料时的意外发现。在本书里,李陀没有像另一位主编北岛那样,写写自己的记忆;但他在序言中的思想以及对全书的编撰,却清清楚楚表白了他对那个年代以及历史观的所思所考。让个人的记忆还原真正被忽略的人民的历史,让一个年代展示出未来的起点与缘由,这本书及李陀功不可没。
【关于李陀】
![李陀 李陀]()
《七十年代》一书主编之一。原名孟克勤,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曾任《北京文学》副主编。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研究员,《今天》特约编辑。主编有《大众文化研究译丛》及《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与陈燕谷共同主编理论刊物《视界》。
我喜欢说“接地气”。接了地气,生命之树的根须才有了向下扎实生长的力量,生命之树也才不再是浮在空中随时可能像气球一样破碎的脆弱。读到徐冰的最后一页文字,毫无预兆地泪水充盈了眼眶,或许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共鸣吧。未必经历相同,但来自于生命的感悟与向生命的回归相同。诚实地艺术与真实的生活,同等重要。
【关于徐冰】
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adwKQ4Q7l0Y3ZgfYgvGnndkt7MsvqB3_aPTnNwVCYwnHzBplis2R6LEKylQJblq18iLu-eV4Dxio523N7HJ-sLVSt7wy-MRLhD7ZeAn-8DsIGHKD09hF9g2b6ANj0BOt7FsOxqVZ5XBaSnKKa5xOMQ/%E5%BE%90%E5%86%B0_thumb.jpg
祖籍浙江温岭,1955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
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
![徐冰天书 徐冰天书]()
(徐冰作品——天书)
主要收藏记录:中国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及艾维姆美术馆及北达克达美术馆、日本琦玉县立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画廊等各大收藏机构收藏。
出版有:1996年《中国20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1997年美国艺术史教科书《艺术的过去和现在》由Harry N Abrams
出版;《牛津艺术史“中国艺术”》牛津大学出版;《中国艺术及文化史》Prentice Hall 出版。
人之追求真善美,该是本性所在。所以,当对此之追求竟然与生命之安危相联系时,就足以见得那一个时代是多么的扭曲与黑暗。青春之美,就在于把真善美的揭示置于生命之上,以一种冲动不计代价地向前。那是一个创造精神偶像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精神偶像的年代,精神远比物质美丽。因此,那个黑暗笼罩下的精神之角才如此单纯、健康、而富有生命力。
【关于北岛】
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UD5T_w7AhJJqXfqhiuEaXEzTaABl5luNcM2OnOVEUDHbio0smOa6Bdz5mKK5mtP7XpyjAc4vD1YUeQUymsSC4uZMkJNrcTHMjhhnOHTDi14EJw9mxP0GbT80-vxdgqjEYovvh2jjEWV12eY-uxen2g/%E5%8C%97%E5%B2%9B_thumb.jpg
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8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