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MPEwlJd0vhuhQJwOCjjwOjwpyQcX6jHzAcHpQqXK1RI6QG5FhEeoctfQ6OpowU8NeD9QrDXWA-285cx8n91x_C49mQ5z5m-Sewwc2OtuC05qcAlI3mfx4ZSORvrH4tonAZ4jeQAGQfNc2_LND7-N4A/IMG_9089_thumb[3].jpg
(摄自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
我想说的,当然不是司汤达的那部名著。
尽管,这第一条“红与黑”缘起的“泼墨门”,似乎并不比《红与黑》中的男欢女爱来得“逊色”;但是,那些男男女女真真假假的恩怨,不该占用再多的社会资源,所以,在此仅仅限于对“捐款门”的少许思量。
老实说,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捐款门”看作是“诈捐门”或“骗捐门”,因为从多年前那个中秋夜在复旦相辉堂首映式上认识了这个北京小女子开始,我就一直欣赏着她的勇敢、努力和坚强,而这样的“刚性”张扬与她迅速的走红却恰恰是国人的某些劣根性所不容的。所以,她一路便担负着摆不脱的骂名。我对她的欣赏不是因为她那国际章的结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坚持努力与勇于承受。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的刚性与坚忍却也是她此次危机公关的受挫所在。有错,受质疑,认错,去纠偏,这无疑是此次捐款门最积极的脉络。只是,在此之外还有着更多的喧嚣,大有将小章送上道德断头台的气势。我也多少参与过民间的慈善活动,深知外围与内里的不同,也体会过那种方方面面的质疑、担心甚至是误解;但是,所有的一切比起付出爱的努力又都算不得什么。所以,我自然支持一切慈善的行动派,哪怕有差错有不足有漏洞,总都要好过一切的空喊以及自己没有爱心却在撕碎他人爱心的苍白批判。
(http://ent.sina.com.cn/s/m/2010-03-16/11192898637.shtml)
在爱心面前,还是阳光些好。
而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可是,不是所有的事件都经受得起阳光的消毒,有时,在阳光之下我们反而看到的是黑色的真相。比如以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比如现在的山西疫苗事件。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但是,面对某些人总也填不满的贪欲之沟,我怀疑人心至少还有其他的材质;否则,怎会感受不到一丝丝负疚之痛,又怎么可以让金钱染黑了一颗本该鲜红的人心。商人放弃道德去逐不义之利,官员丢弃责任去寻不义之租,而孩子们那弱小的身躯怎么承受得起这生命之重。可欣慰的是,茫茫人海之中总还有良善之心面对着阳光,总还有王克勤、陈涛安们不屈不挠地追究着事不关己的“闲事”。于是,对应于某些官员遮遮掩掩的回避与息事宁人的快速否认,我们还是分辨得出天平的两边孰红孰黑。孩子们无邪的眼神是最容易映射出成人的猥琐和懦弱的,无论是疫苗事件中那变味的金钱,还是南平恶魔手中那滴血的尖刀,我们除了愤怒,还应该表达更多行动更多,无论为过去,还是为将来,都是为了最美最亲的我们的孩子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4ec0770100higp.html?tj=1)
爱与善不是高尚的范畴,而是人之根本。
我们虽然错讹于爱与善的泯灭,但我们也总还是看得到爱与善的存在,这才是生活中的阳光以及阳光中的温暖。
前不久,央视经济频道的一位年轻女记者在车祸中遇难,生命之花的枯萎令人唏嘘。然而,如果时光真能倒流,我们还原的将不仅仅是一起惨痛的车祸,还有这位女记者被一位小伙子救助后,两人又一同前去救助他人而再遇车祸殒命的悲壮与震撼。在这一爱的接力之后,还有一个细节令我动容和欣慰,那就是央视记者的同事联系到小伙子的父亲,以集体的名义向老人表示了感谢和慰问,感谢老人的儿子曾经救助了他们的同事。这感恩之心,曾经是小伙子与女记者车祸现场爱的接力的基础,在未来,也必将会是更多爱的传递的起点。
(http://news.sina.com.cn/s/p/2010-03-16/155419875750.shtml)
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悉尼,还有一种爱的传递,体现为爱的坚持。一位74岁的老人詹姆斯·哈里森拥有一种稀有的猕因子(Rh)阴性血型,他的血浆能对溶血症自动产生一种治疗性抗体。于是,他从18岁起开始献血,并在过去的56年中共向医院捐了984次血,迄今已拯救至少200万个溶血症婴儿的性命,被人们称做是“拥有金手臂的男子”!别说哈里森的身上没有英雄气概,这56年的平凡坚持该是怎样一种伟大。
(http://tech.sina.com.cn/d/2010-03-23/08353974426.shtml)
红与黑,一切关乎有没有爱,如何对待爱,以及怎样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