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句顶一万句

(2009-10-19 00:07:00)
标签: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书评

分类: 图书馆

 https://rkrevg.blu.livefilestore.com/y1mAFV_XNazjSsEYGm2bdPAvCRrtCpgaZK3KYa79tJTxLydjd5UNxw6d2JMaHBOOvbkQ5VugtgnCkk7OPTKzGIpX2PD_DH65SvNfGpm0v3h6ri0RWizoWY0Q5-N8dluf2TVujveTznBOYM9iw6yeENERg/yijudingyiwanju1.jpg

又是一部不在阅读名单中的书籍,加塞的原因与《苍央嘉措诗传》一样,包里的书在旅途中读完了,只好走进机场书店,选上这一本听说过的书籍。

这是一本琐碎的书,正如作者以前写过的一本书的书名一样:一地鸡毛。

博友六年级告诉我,她的一位朋友没能把它读下去,我很理解,因为这样的琐碎毕竟离现代人的生活有点距离。

不过,再想想,更多的时候,生活却也真的是一地鸡毛,就这般乏味,这般无聊,这般不堪。

一本书,分了上下部,讲了两个年代人的生活,而那没有血缘的祖孙关系便成了所谓“出走”与“回归”主题间的联系。

上部的杨百顺,下部的牛建国,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人物小,烦恼却不少,生活总是在坎坎坷坷、磕磕绊绊中无奈地继续着。

杨百顺,不想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做豆腐为生,可想学喊丧的理想却始终是个实现不了的梦想,于是乎,就只好变着法子边谋生边迂回地接近理想。可是,生活就是一个起点决定终点的怪圈,起点错了,就只能沿着那螺旋线越旋离理想越远。最终,虽然变成梦想的理想还看似近实则远地挂在头顶,可杨百顺却只能在远走他乡后,把梦想中师傅的名字给了自己,聊以安慰。

牛建国,肯定不同于隔了辈的杨百顺,可是生活的不顺与无奈却何曾相似。相比之下,牛建国没有他姥爷那样的“艺术”理想,只是想踏踏实实地过个安生日子;可是,就这么一点愿望却让他受尽折磨。这样不行那般不成,牛建国只有走回祖辈的乡土,寻找那他也不知道要寻找什么的目标。

https://rkrevg.blu.livefilestore.com/y1mUsg9RKlpit-199VpWgbPWXBBLy0eYzJYCq6NtkjPFutXl7D_MxwakiPrnEqijvPJN-8UwuOkd9l9H-DPHkQj5hOkELWxwwAq8_9UEiNPBNAgsW00zCfMVvt3lXti6YtkpXZApAe8l30POJ_dQ-Xm5A/yijudingyiwanju2.jpg

刘震云的叙述是琐碎的,却也是逻辑清晰的。他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一种近乎冷淡的平静叙说着家长里短,叙说着满地鸡毛的生活。所以,阅读也需要一种如同作者一般的平静,才可能在这琐碎中看出点什么。

不管文学的技巧与架构如何,我很佩服刘震云对生活的透彻理解与感悟。他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在书中码着生活。码着码着,便让我发现了生活原来如此,人啊,总是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岔路就把生活过走了样,也总是很容易在情绪的躁动下捡了生活的芝麻丢了生活的西瓜。而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的点醒我们的人,无疑是一辈子的幸运。

出走,回归,千年孤独,这是评论给这本书的主题词。

人是活将来的,不是活过去的。我以为,这句杨百顺的非亲生女儿牛建国的亲生娘说的话,就是全书那一句顶一万句的主。

读吧,都是生活,过的不同。

 

阅读中:《干杯!柏林大街——正在诞生的乌托邦》,简铭甫著,三联书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话吧
后一篇:杭州之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