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郑怡月琴民歌 |
分类: 音乐厅 |
这首歌太适合现在的我了。空间里,我的台湾行正好介绍到了歌中唱到的恒春古城,月琴也是《海角七号》中茂伯手中的乐器。生活里,我正在阅读讲述台湾民歌运动的书籍——《遥远的乡愁》,刚刚读过关于这首歌及演唱者郑怡的章节。而且,明天我就可以乘着歌声的翅膀,假公济私回老家看看,解我的思乡情了。
读研时,第一次听到郑怡的声音,一下子就喜欢上她嗓音的纯粹。看了《遥远的乡愁》,有了做一个台湾民歌系列的想法,那这一首先算是试水吧。据说,优雅而桀傲的郑怡已经完全退出了台湾歌坛。或许,有一天,你在美国某个城市的西点店里看到一位快乐哼唱的老板娘,那就是现在的郑怡。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用耳朵听歌。如果可以用眼睛、用心发现更多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歌者的心路历程,再来听歌,会有很多的不同感触吧。所以,我的“洗耳恭听”系列一直冒着“黏贴”的恶名流出一块[背景],也是想把对好歌的收听延伸到更广的范围。明天停博,下周一再见。
http://www.fongfeifei.com.cn/fff/凯文/yueqin.wma(郑怡版)
http://up.sooopu.com/秋叶起舞/music/月琴.wma(张清芳版)
[背景]
许多歌曲之所以经久不衰,一直被人们吟唱,那是因为一首歌的背后就是一段深情,一个真实的故事,源于生活的作品总是能散发永恒的光芒的……
《月琴》——抢来的歌也可以唱出丰厚的人文关怀
一把残旧的老月琴,一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孤独身影,一生都在为民俗歌谣默默奉献的歌者,陈达的岁月就在谈唱之中悄悄滑过。陈达的出现点燃了很多人延续民俗歌谣的火花,但这瞬间燃烧的光华并未替陈达留下些什么,他依然是孤独落寞地唱着“思想起”走完他的一生。陈达对民俗歌谣的固执,依如他对歌曲终生不悔的坚持,也正如他在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你爱听什么歌,我唱给你听。”
但是,赖西安却这样说到《月琴》:“创作这首歌并不是直接指涉陈达这个人,而是籍陈达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民间曲艺是否应该受到重视,尤其是陈达所代表的民间艺人身上具有的勇猛与创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否流传下来?”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赖西安的话题不轻松,郑怡的歌唱得尤其沉重。
《月琴》这首歌是“天水乐集”工作室制作的经典歌曲。苏来向赖西安要到歌词后,很快就为它谱好了曲。有一天,郑怡到苏来家玩,苏来一时手痒,就对郑怡说:“小妹,我写了一首歌,你听听看。”郑怡听过这首歌之后,不动声色,她问:“你这首歌……给谁?”苏来说:“要给小复(李建复)唱。”郑怡说:“这歌……我唱比较合欸!”苏来心存疑问地问:“会吗?”于是郑怡就唱给苏来听。听过之后,苏来很意外郑怡居然能够唱出歌中背负的某种责任和使命的感觉,这份意外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到了录音的时候,郑怡又提了一个建议:应该先唱副歌,即把这首歌的最后一句“再唱一段思想起”调到前面来当第一句唱,这样的话歌曲会有更强的震撼力。郑怡的建议被大家采纳了。于是,我们现在听《月琴》时,首先就听到了郑怡那清亮的高音。
这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原来写给李建复的歌,却被郑怡‘强行霸占’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就郑怡而言,《月琴》对她的演艺生涯有着最强烈的影响,是一个因缘机会,它使人们听到了一个可以负荷人文反省的声音,而这个声音成就了一曲惊世之作。
郑怡自校园民歌开始,即在乐坛渐渐崭露头角,当年她以一首“月琴” 在流行音乐史上刷下非常亮丽的一笔。 她的高音乾净、高亢、不拖泥带水,如同凝听月琴演奏般;令人感动, 久久难忘。后来的郑怡除主持中广的"绮丽世界"外,剩馀的时间几乎都 奉献给了家庭。
崛起于民谣时代的郑怡,虽然早以《月琴》一曲肯定了她的演唱才能,但一直到《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她拔尖又略带民谣味的嗓音才传遍大街小巷,获得听者的认同和喜爱。
郑怡出片量不算多,但都维持一定的水准,仔细聆听他的作品,发现纯真、诚恳、认真,更多了一份沉稳于成熟。郑怡,一个永远令人期待的歌手!
《流行岁月——大师之旅》唱片文案中写到“久远的郑怡复出歌坛,为是替你铸一把心的钥匙。按下PLAY键,就能开启心灵的窗,你将能听到岁月的声音。”
(转自:http://blog.cqnews.net/?29323/viewspace-9130,落尘的blog)
[歌词]
作词:赖西安作曲:苏来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向海洋
感伤会消逝
接续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谣
再唱一段思想起
(另,相册今日送给大家美丽的垦丁早晨与美丽的花朵与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