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的红皮书(3)

(2009-05-27 00:22:00)
标签:

唐人街

声音的戏剧

城市

朱大可

书评

分类: 图书馆

 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vWcp95Mm-l7SYrAU3GsITu-jb5nLYp5Y0qgOg8XFtoDDszWCuEagh3Ux6o4rljTBIz3vJYrFlAvrOb3OjtdpaCPAO7f8FcGH3Cg4jJdYYyCPxLWP_upjCP9aceCL-k0Wx4-kvcfcX2pitGcECmZ0gQ/jiyidehongpishu2.jpg

第四辑  声音的颂礼

其实,在这一辑文字中,除了第一篇《声音的戏剧》以外,朱先生都是在说着他对生命的思考。

他说,“死亡的烈焰照亮了茫茫黑夜,也照亮了隐匿在黑暗里的事物。面对普遍的罪恶和不公正,自杀者义无反顾地站立在那里,对生命的不确定性做最后的反叛,而后迅速化为尘土。”

别误会,朱先生并不是一个崇尚自杀的人,尽管他或许认为自杀是体现了自杀者在无法选择与决定生活之无奈下的决定权——我在青春的年龄也曾强烈地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就内心而言,他都是极为尊重生命的,并且曾力劝自己的好友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面对一个个文学生命相继倒下,朱先生的内心是充满悲哀的;但同时,他更希望这种绝望的选择能够让生者直视自己的命运,或许这才是面对生与死的意义。

再回到声音的话题。记得曾经听过“偷听城市”的说法,讲的是一个青年录下了某刻某个城市的声音,无意间,让他有走入那个城市的感觉,于是,他在继续并带动更多的人收录着城市角角落落的声音,形成一种“偷听城市”的风潮。声音,是我们在认识一个城市时很容易忽略掉的部分,而其实,那是最生活的部分,藏着城市的秘密。

在这个专辑中,最打动我的,是那篇《眺望男孩嬉戏的乐园》。那是朱先生写给因离婚而判给前妻的儿子的,也是写给他这个失落无比的父亲的,更是写给那隐隐维系却已经断裂的父子关系的。将心比心,尽管朱先生的文字多少隐晦,但那份无处安放的父爱的沉重,我还是读得出来,并因此湿了眼眶。

 

第五辑  唐人街歌谣

这几年,陆陆续续我也走了几个国家,但始终都没有去唐人街看看,或许有限的时间,让我想看到更多的国外。

朱先生有过客居澳洲八年的经历,所以,他有资格来谈谈唐人街,谈谈唐人街中的人们,谈谈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谈谈被误读的文化,谈谈被扭曲的文化交流,谈谈同样心无根植的异乡游魂,……

朱先生的唐人街记忆,不是文字的,也不是图画的,而是味蕾的。这样的记忆,或许也是和惯常关于唐人街的介绍相符的。美食,既是华人在外谋生的方式,也是他们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筑起心灵之篱的手段。开放与守本,在华人身上始终是一对矛盾体。

我不清楚朱先生出国的原因,也不了解他回国的动机,但我可以感到,活其生命的水,不在遥远的唐人街,只在神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幸福进行曲
后一篇:闲话抽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