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捐助民工子弟学校采韵合唱团助学 |
分类: 小花园 |
这个周二,大家捐助的所有财物都如数送到了宝山区的三所民工子弟学校:安南学校、霍杨学校和霍胜学校,送到了急需帮助的17位孩子和家庭以及其他更多的孩子们的手中。
今天,我借助这个空间,把孩子们的快乐和感谢转送给所有为这次活动给予实际支持和声援的朋友们。恕我在此不一一点名答谢,因为我知道,你们纯粹的爱心并不期冀有任何的回报,而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才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这次活动的主体是我妻子所在的一个民间合唱团——采韵合唱团,而我只是友情支持的一分子。采韵合唱团的多数成员是来自台湾的同胞姐妹,在无限热爱音乐的同时,她们也自去年开始希望尝试用一己之力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经过寻找、联络,最终确定位于宝山区月浦镇的民工子弟学校——安南学校的孩子们作为帮助对象,并于去年第四季度为孩子们送去了第一批捐助的衣服、文具和体育用品。
首次尝试特别是实地看过学校设施的简陋与孩子们学习环境的艰苦之后,这些姐妹们决定将爱心传递继续下去,并于去年平安夜聚会中组织了义卖活动,募集到了爱心基金的首批启动资金。那个夜晚,这些可爱的姐妹们不但拿出自己家中的物品、自己创作的绘画、甚至是自己制作的卤菜参与义卖,还积极解囊购买,场面热烈而温暖。
为了对采韵的爱心行动予以支持,在今年的六一捐助活动开始后,我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发动了身边的同事和空间的朋友。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我的呼吁得到了朋友们的积极支持,无私而纯粹的支持,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春雨的洗涤,再次谢谢大家!
今年的捐助活动由去年的一家学校扩大到三家学校,为了使帮助更有针对性,在与学校沟通的基础上,校长、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家访,确定了17位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及家庭。出于某些顾虑,我只是在后期挑了几张孩子们家庭情况的照片贴在了空间,而一直并未将孩子们的情况向大家报告。没想到的是,照片贴出后激发了更大的反响,很多朋友都没想到在上海还有这样的学校和这样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下面,我就把隐去姓名的17名救助学生的情况汇报给大家,希望各位看到你们爱心的价值:
1.2005年母亲患肠癌去世,欠10多万元外债,与父亲、姐姐一起生活,靠父亲月收入1000多维持生活。
2.兄妹三人,妹妹在同校一年级,弟弟一岁,靠父亲在光明村施杨砖厂打工维生,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3.父母50多岁,靠捡破烂维生,父亲有胃病,母亲眼睛不好,姐姐在家乡读高中,一家暂住在自己搭的房子里。
4.5岁时母亲出走,父女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月收入1400元。
5.家中有三个孩子,父亲因工伤丧失劳动力,母亲下岗无工作。
6.三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孩子生过一场大病用去所有积蓄,一家五口,靠父亲打工维生。
7.受金融危机影响,父母失业在家,长时间无经济来源,还有一个妹妹在读书。
8.本人九岁,还有一个六岁的妹妹,五岁的弟弟,母亲在家带孩子,父亲一人打工维生。
9.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继母对孩子不太关心,父亲没有稳定的工作,经济条件很差。
10.父母工资微薄,且不稳定,两个孩子都在读书,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11.兄妹四人,姐姐读初中,双胞胎妹妹同班,一周岁的弟弟,靠父亲每月1000多元收入维持生活。
12.受金融危机影响,父母都没有了稳定的工作,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有两个姐姐同校,自己带午餐。
13.母亲几年前去世,父亲在包工队干活,每天50元,独自拉扯两个孩子,一个已经辍学,住20平米的租屋。
14.1岁时父母出走至今无音讯,姑妈收养,姑夫是建筑工人,有两岁患心脏病的孙女,极其贫困,吃咸菜。
15.父亲摔伤在家休养,靠双拐行走,腿部溃烂,一双专用袜子就要花600元,母亲月收入960元,无法维持生计。
16.母亲6年前因与父亲感情不和离家出走,至今无音讯,父亲每月1500元,住在父亲所在私企的职工宿舍。
17.五个孩子,父亲捡破烂,母亲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三个孩子辍学,三月下旬一场大火把所有财产烧光。
当然,看罢上述资料,我们或许会对造成他们贫困的原因心生思考,比如为什么会生那么多孩子,等等。但我想,这样的思考并不阻止我们的援助,用我们善意的行动去告诉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远比漠视和高高在上的批评对孩子们再不重蹈父母之路更有帮助。
这三所民工子弟学校目前尚在教育体制之外,这意味着,孩子们不但被官方助教途径所忽视,享受不到免费义务教育的任何好处,还需要交纳对他们家庭而言不薄的学费,当然也还有相当的午餐费。在ZJ博友和采韵姐妹们的帮助下,上述17位在帮助名单上的孩子在下个月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爱心午餐了,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
从下学期开始,三所学校中的两所或将撤销,所属的孩子们将分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学习,这对孩子们而言有好的方面,比如免去了学费负担,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可能仍存在帮助的需要。不管情况有何变化,采韵的姐妹们仍将继续将爱心传递继续下去,继续跟踪这17名孩子的情况。在她们的计划中不仅有爱心午餐,还有学费救助,还有小小图书馆、爱心报刊订阅等项目等着实施,我这个家庭啦啦队成员当然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们。
诚然,帮助不会解决所有问题,向孩子们传递出平等的温暖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也是爱心计划的一个部分。就拿这次捐助活动来说,本来准备为17位孩子买17张节日贺卡,但最后,妻子决定自己利用废物改造来一次DIY。在熬了两夜之后,17张自制贺卡及17个配套信封带着她与姐妹们的祝福一同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我想,当孩子们看到这些贺卡时,在感受阿姨们爱心温暖的同时,也会收到一种珍惜之情、感恩之心。
如今,捐助活动暂告一个段落,但爱心传递还将继续下去。望着两个月来被当作捐助物品仓库的儿子的房间被腾空,内心的一丝失落被更多的满足填充。谢谢孩子们让我明白人与人的相互支持有多美好!谢谢朋友们让我体会到人间纯净的温情有多美好!握你们的手,感受爱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