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奥林匹克中心北京奥运会鸟巢 |
分类: 体育场 |
四、五年前,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学、自小还住在一个大院的好友一家从北京来上海玩,住在我的租屋中。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先后成家,先后有了儿女,也先后买了房子,做了新北京人和新上海人。
那时,北京申奥成功已有两年,上海也刚拿到世博会的主办权,我们看到儿子、女儿一起玩得开心,就儿童般地相约,2008北京看奥运,2010上海观世博。
转眼间,那时话还说不清的儿子、女儿已经长成了有主见的小学生。今年盛夏,我们一家花了三天时间前往北京观看奥运比赛,算是实践了彼此间的一半约定。
实际上,亲历奥运是从上海开始的。8月19日,我和儿子先是在上海观看了男子足球的半决赛。那一场比赛,虽然尼日利亚以4:1淘汰比利时,闯入决赛,但比赛的进程还是比较沉闷,所以,全场球迷一次次自娱自乐地玩起了人浪,场面似乎比比赛还精彩几分。尼日利亚球迷真的很有激情,非洲鼓声自始至终就没有断过。后来在网上看到那天的一张照片,两三个尼日利亚球迷举着一张纸,上面用彩笔写着三句中文:我们体操不行,我们乒乓球不行,但是我们足球行!当时,网上对此照片的真假尚未确认,而我后来整理自己那天拍的照片时发现,我那时曾用长焦拉过一张对面看台的照片,就有这样的画面,看来可以去做力挺尼日利亚球迷的证据了。
在北京,看的第一场比赛好事多磨。那天,北京大雨,而我们观看的比赛正好是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露天比赛。从郊外的回龙观赶到奥林匹克中心场馆区,的确是考验了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最终,我们还是在雨相对小一点后决定出发。等我们一进入鸟巢所在区域,就听到为场外竞走运动员加油的声音,自己的脚步也开始变得急促。因为安检,绕了一大圈才进到鸟巢里边,坐定位子,发现那天唯一的一场决赛女子20公里竞走已经决出了前三名。但是,当最后一名运动员走进鸟巢时,全场观众的掌声一点也不稀疏。一个奥运激发了人们的热情、温情与感情,想想那些志愿者的微笑,想想素不相识的各国观众之间的融合与接受,想想场上无论有无中国选手都一样热烈的反应,内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舒服感。
第二天的男子手球半决赛在国家体育馆举行。那天,天气好,比赛又安排在晚上,所以,我们的行程也是笃笃定定的。手球对多数国人而言是相对不太熟悉的项目,两场半决赛交战的四支队伍中也没有中国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观众的观赛兴致。无论是啦啦队人数集中的克罗地亚、法国和西班牙球迷,还是发动中国观众为本国球队加油的冰岛观众,或是更多没有支持目的的中国观众,大家都一同随着场上的跌宕起伏呐喊、叹息或赞赏。而且,外国球迷为“拉拢”中国力量,学会了用中文呼喊自己的国名和“加油”二字,而中国观众也符合着这些声音发出带着外国腔的加油助威声,甚是有意思。球迷表现真是运动场外的第二道风景线。
第三天的太阳更加炽热,这对于在露天观赏棒球比赛的观众而言可不是什么好礼物,有些受不了的观众中途离席,更有甚者因身体不适被送到了附近的解放军总医院。但是,大多数观众还是坚持看到比赛结束,美国对以8:4胜日本队夺得铜牌。棒球,是一项充满游戏性的体育比赛,观众席上的真假球迷都不少,所以,真球迷向假球迷介绍规则的声音不时传来,貌似现场解说。那天,正是儿子的生日,我这第一轮中签的票子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礼物,更何况小家伙是真的喜欢棒球,“解说”水平不逊于观众席上的那些成人。
三天亲历奥运的时间过得实在是快,而我们的效率也是了得。上午还在五棵松棒球场和奥委会主席罗格一起观看比赛,傍晚已经踏上返回上海的火车。在车上,巧遇一个上海男孩,这次是带着外公外婆去北京看奥运,他们没有事先申购门票,而是后来在网上从别人手中得到了高价的转让票,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这次奥运之行的快乐。
奥运,真是给人带来快乐的一次体育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