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军马龙昆曲爵士钢琴 |
分类: 大剧院 |
知道这场特别的演出,是一个偶然,去观赏,则是一次必然。爵士与昆曲的相遇,没有这么矫情或是哲学,那是一次激情的握手。
很难想象,以乐手自由发挥见长的爵士与演绎章法严格的昆曲,如何找到一个对话与交流的频道,更别说让两者结合在一起做共同的演绎。但是,当法国的爵士钢琴高手尚·马龙与上海昆剧团的当家小生张军相遇后,不可能的猜想就走向了现实的尝试。
昆曲是一门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古老剧种,这样的跨界尝试,放在其他昆曲演员身上,或许会得到轻易的否定,但对张军而言,结果只有可能。张军,是一位成名很早的昆曲红小生,或许正因为这种成名早与剧种老的反差,令他看不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一度放弃昆曲,组建乐队,踏入了流行音乐的圈子。我第一次看张军的演出,便是在某一年的动漫博览会上,张军与伙伴在舞台上卖力地演绎着西游记的故事。
有时,在前途迷茫的时候,人是需要一些保持距离的旁观的,或许正是这段离开昆曲的经历,让张军更加认识到了昆曲的魅力与生命力。于是,再度回归昆曲后,张军的业务功力就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这一回归不是一种吃老本似的回归,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张军也在做着各种创新与提高的尝试,而这一次的跨界交流便是其中之一。
这场名为“当爵士遇上昆曲”的音乐会分上下半场。上半场,尚·马龙与张军各自展示了爵士钢琴与昆曲的魅力;下半场,张军及民乐小乐队则与尚·马龙的钢琴一同演绎了五段《牡丹亭》的选段。
作为首次尝试,它当然算不上完美,但却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相互对话的无限可能。在我看来,马龙那些在柔和旋律下的演绎,更适合与昆曲的柔美曲式相结合,有一些相得益彰的味道;但那些略显激昂的演奏则显露出与昆曲意境的“水土不服”,更像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不过,也看得出来,两位大师的尝试并未想停留在外在形式上的表层结合,而是意在实现两种文化表达方式的内在融合,让爵士钢琴不只是伴奏,也让昆曲演唱不只是装饰。至少,我看到了这种希望。
昆曲,对我来说,还是新鲜的。它确实是一种词、曲、演皆美的艺术,特别是当背景幕布上把昆曲独特的文字式记谱方式也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不得不惊叹其蕴含的深层文化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又对真正的中国文化了解多少,珍惜多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