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丧家狗读《论语》:八佾第三

(2008-03-27 09:03:00)
标签:

《论语》

孔子

礼乐制度

文化

分类: 图书馆

 

这部分只要是涉及礼乐制度的文字。特定条件下,有一些礼仪之事,未尝不是传承传统的一种方式,只要不是为形式而形式,只要心中真的有那么些敬与尊。不管我们承认内与否,很多人文的东西都是一脉相传下来的。所以,去伪存真,留一些礼仪是应该的。否则,我们的根在哪里?现在的问题是,形式中没了人与真。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表面的礼数适可而止,内在的情感才应该实实在在地流露。在礼乐方面,孔子是重实而轻形的吧。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语中,有很多一个词有相反含义的用法,“败”字就是一个典型。或许这也说明,同胞自古以来就有话不明说或绕着弯说的习惯。历史本来就很难自现在还原,再加上文字的歧义,主管的臆断和需要,要明白一段有争议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见仁见智啦。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李零先生说,“这种礼让,体育讲,武林讲,军人讲,但文人往往不讲。文人相轻,文人相倾,不是君子之争,而是小人之争。”所以说,读书越多越反动,不是把视野读宽广了,而是把心胸读狭窄了。所以,文人未必就是知识分子。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舍本求末,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或许,是那末真的比本还吸引人?就像是那扇“艳照门”,把人家的私生活放在不该放的地方痛批,却忽视了最该批的是盗了别人隐私去哗众的人。私生活,就该是关上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Wednesday Jones
后一篇:尼斯湖水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