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想精神病院我不是李白话剧 |
分类: 大剧院 |
春节前,我在上海停留的最后一个晚上,寒风吹着街道上的积雪,令我充分感受到了南方冬天的寒冷。这本该是一个窝在家中保存温暖的夜晚,但早在一个月前,我已经订好了那晚的话剧票,剧目是我去年在北京已经错过了的《我不是李白》。
宣传上说,这出小剧场话剧是“略带象征与怪诞色彩让人笑中带泪的都市喜剧”。对此,我有点期待,也有点担心,期待的是它那高上座率带来的口碑,担心的是怕它热闹有余而收获不足。
与我看过的所有小剧场话剧都不同,演出被提前10多分就延长至了观众席,剧中的三名精神病人竟然带着一把吉他走进了观众席,插科打诨,却不失剧中人的身份,博观众一笑之余,也把观众迅速带进了剧中的情境中,还捎带着把观众须知也用表演完成了。
李想,是一名孤儿,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与他一同在孤儿院长大的非血缘关系的哥哥,让他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可就是这位让他视为至亲的哥哥,为了逃避生意失败的责任,为了金钱的诱惑,将他骗进精神病院,自己一走了之。一开始,不明真相的李想全当这只是一次“意外的休闲”,可是,等到真相大白,他由于不愿意面对被出卖的现实而甘心情愿地成了他所伪装的精神病人“李白”。
这一切,都被善良的护士看在眼里,她不愿意看到单纯的李想就这么沉沦下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解开心结,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我不是李白”。
在精神病院里,还住着三名真正的精神病人:一个是想当明星想疯了的“白兰度”;一个是靠传销骗人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的“某某”;还有一个是一心只想当官的“领导”。其实,他们都有着被假导演、骗子、甚至是妻子出卖与背叛的经历,在他们那带着血泪的自述中,李想终于发现,这个世界上受伤的人不止他一个。
在精神病院里,还住着一位神秘的老阿姨,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给院子里的一棵枯树喷水。原来,她是为了成全儿子结婚才装病住进了精神病院。就是善良的护士在生活中也有着自己的不尽苦恼。在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面前,李想终于明白,逃避不是该有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一切才是正确的。最终,李想终于告别了“李白”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出喜剧,笑声自始至终;但这又不是一部肤浅的喜剧,感动的心也自始至终。它让我们看到背叛与欺骗的痛苦与悲惨,但也同时让我们领受善良的力量、希望的光明与承受的勇敢。
那天的演出,是剧组在上海的最后一场演出,所有的演职员都很亢奋,也很激动。谢幕后,几位主演又加演了几个小节目,主演李梁(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马小帅的饰演者)代表所有演职员讲了告别的话。最后,几位演员在舞台上潸然泪下,台下的观众也被深深感染。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于这几位至情至性的演员,他们真是为舞台而生的,他们让我看到了戏剧的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