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以色列爱情泡沫影评 |
分类: 电影院 |
同事从以色列归来,被询问最多的,还是那里是否真的是被战争、种族冲突所笼罩的土地。我相信,三、四天在旅游地的走马观花,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生活的全部,所以,我选择了这一部在第57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观众选择奖的以色列影片。
与很多诠释种族冲突的影片一样,这部影片也把爱情作为主题的表现载体,所不同的是,这次的爱情是同志之爱,恋爱的双方犹太人诺姆和巴勒斯坦人阿萨夫都是男人。不过,即便是具有这样一个载体,在片名上,我还是认可直译过来的《泡沫》,而非那港台色彩明显的意译片名《战火危情泡泡男》。
诺姆居住在以色列一侧的特拉维夫,阿萨夫因为追随爱情而离开巴勒斯坦一侧的纳布卢兹。对于反战的诺姆及室友们而言,阿萨夫的巴勒斯坦人身份并不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障碍,但对于很多在巴以冲突中有切肤之痛或严重对立的以色列人来说,这却是不可接受的因素,就如同在阿萨夫的家乡,他的亲人们一样无法面对他爱上一个以色列男人的事实一样。
于是,两个人的爱就像是封闭在真空中的美好,一旦现实的空气渗漏进去,爱情便面临着种族冲突与恩怨情仇的严重考验。诺姆可以跨越隔离线找回阿萨夫的爱,阿萨夫也可以克服冷眼为爱付出一片真心。但是,当诺姆的室友被巴勒斯坦人弹炸伤,当刚刚做了新娘的姐姐被以色列人复仇的子弹夺去生命,诺姆和阿萨夫都不得在现实的环境下重新审视彼此以及爱情。
如今,巴以和平几起几伏,依然遥遥无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恩怨的包袱太过沉重,另一方面,无休止的冤冤相报又不停地让这种沉重添上新的伤痛。人啊,可能容易忘记历史,却绝对忘不了近在眼前的悲苦。所以,温和的阿萨夫最终选择替代极端的姐夫充任人弹,就显得是那么可以“理解”。这让人痛苦不已的“理解”呀!
最终,诺姆与阿萨夫像殉情一般,在爆炸中实现了永生。假如有天堂,假如天堂里不再有种族冲突,不再有历史恩怨,那权且把这般悲惨的结局看做是诺姆和阿萨夫在现实中的解脱,就像是影片结尾段落的那些历史影像,幼年时的诺姆和阿萨夫在以色列妈妈和巴勒斯坦妈妈毫无差异的慈爱目光注视下,两小无猜地在特拉维夫的一个角落,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为什么,随着人类成长的会是解不开的恩怨情仇?我们就真的回不到最初的单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