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九华山佛教化城寺 |
分类: 旅行社 |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最早有机会接触的是五台山,那是上高中时,一干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收入租了一辆大卡车去了五台山,而我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最后一刻留在了家里。于是,这与佛教名山最早的接触便成了11年之后的峨眉山之行。那是作为新婚旅行的一站,虽然天公不作美,雨雾遮挡了风景,可是眼中有妻子的一袭红衣亮丽着,也是美好。其实,定居上海后,离得最近的,也是听得最多的佛教名山,还是普陀山,但越是近的风景越是没有机会去欣赏,所以,又一个11年之后,我与四大佛教名山的再次接触,变成了九华山。
九华山离合肥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奔驰,赶到那里时正值正午时分,花一些时间解决了午饭,一行人便开始了朝佛之旅。
九华山的佛教名山美名一点不虚妄,全山有99座佛教庙宇的说法足以撑起这个名头,而在半山腰的镇子里每走几步必遇一处或大或小寺庙的经历,也应证了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
传说,在唐朝时,近邻新罗的一位名为金乔觉的王子渡海而来,选择在九华山落脚,并向当地闵姓豪绅借地修炼,最终还将豪绅其子及本人收为弟子。待金王子圆寂后,一切迹象均与地藏菩萨相符,于是,佛教徒们认定金王子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便将他尊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超度地狱亡灵的地藏菩萨的道场。
朝拜的第一站,就是金地藏在九华山修炼时所在的最早一座寺庙,也即开山主寺化城寺。在导游的建议下,一行人在寺前小巷内的一家小店里提前买了要烧的高香,只有我两手空空,把佛装在了心中,留一份尊重,不求太多佑福。
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也不相信一个人的幸福是靠求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我对宗教有什么排斥,相反,我对任何向善宗教的本质都有着足够的尊重,我也相信信仰的存在对人的行为是一种约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益无害。在我的认识中,宗教是深入人精神层面的修养提升,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探知,而非世俗的膜拜祈福。所以,我会面对着佛像心怀尊重地注视,我会为寺庙修葺维护出一份绵薄之力,但我绝不会为自己的小益屈膝俯首,因为,佛心与我心终是在向善的层面上平等一致的。
化城寺前,有一座巨大的放生池,正好将寺庙的全景倒映在池中。池边,有许多供香客购买放生用之锦鲤鱼、乌龟和娃娃鱼的小店;池中,则满是已被放生的上述小生灵。人呀,总在这形式的慰籍中不遗余力,而忘了在日常的品行中谨遵佛祖的告诫;总是在香烟缭绕中找回内心片刻的虔诚,却在远离佛龛的日子里依旧我行我素。宗教的本质,似乎在与世俗的宗教形式越分越远,抑或,那被香火包裹的宗教早已不是它本来的模样。
从现在已经兼具九华山佛教文化博物馆之功能的化城寺出来,顺坡而上,下一个目的地是埋藏着金地藏不腐肉身的月身宝殿(佛家食素,忌讳“肉”字,便以“阅”字替之)。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寺庙随处可见,据说最小的寺庙仅一人独处,安静修炼,或许,这更接近修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