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与身份无关

(2007-05-14 00:11:00)
标签:

杂谈

人性

校园枪击事件

美国

分类: 红茶坊

 

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过去已经一月有余了,离事件中心无论远近的你我都在脱离着最初的震惊。生命的骤然毁灭,无疑是事件中最击痛人心的,但除此以外,凶手那曾经的中国国籍恐怕也是国人不会轻易忘记的细节。

暂且不去讨论那一个美国媒体为什么将凶手臆断为中国人。在真相水落石出前由担忧、困惑夹杂难堪的复杂情绪,却可能是很多国人在事件过程中所经历的。所以,等到凶手确认为韩国人,舒一口气,才会是普遍的现象。

其实,无论带着有色眼镜的美国媒体,还是曾经烦扰过的同胞们,都错在了同一点上,这一悲剧的发生与凶手的任何身份特征,包括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统统无关。如果不能从人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基础去分析这一事件的话,这一局部的悲剧只会再度上演,甚至某一天,发展为全人类的悲剧。

思考的简单化,让我们在很多时候习惯于用外在的身份符号来剖析内在的复杂品性。于是,我们会常常见到诸如因为一个个体的特殊行为,而贯以“中国人……”、“河南人……”、“研究生……”、“第五代……”、“80后……”等等以偏概全的题目,似乎内在是由这一切的外在所决定的,岂不是本末倒置?!

我们可以说媒体是为了吸引眼球,但不可以将它视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习惯。从人性的角度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中的我们,对身边的人施以关心、关爱,世界的改善与社会的和谐才有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适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