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越狱美剧 |
分类: 电影院 |
因为《肖申克的救赎》,所以选择观看《越狱Ⅰ》;因为《越狱Ⅰ》,所以继续观看《越狱Ⅱ》。这样的逻辑,好象说得过去。
第一季的《越狱》看的是真越狱,第二季的《越狱》看的是逃亡。但如果把某种体制下的社会看成是心灵的“牢狱”,这样的逃亡也是越狱,只是往哪里出逃还是个问题。
我还是坚持,看这样的悬疑片不需要在细枝末节上太过认真,情节的紧张感是需要作者潜心构造和观者配合接受的,牺牲掉一些合理性也是必要的。所以,编剧才是最大的“杀手”,不需要某个人物了,就让他彻底消失,黑社会老大如此,小偷痞子如此,州长如此,总统或许亦如此。当然,我们的主人公永远是例外,绿叶可以落了再生,红花却要开到终点。
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关注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苏克雷和一心要去荷兰住风车小屋的帕托什克。虽然,苏克雷斯是清醒的,帕托什克是精神恍惚的,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单纯、痴心与执着。脱去了复杂的外衣,面向美好目标的“夸父逐日”般的追求,总是有打动内心的力量的,因为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太缺乏这份顺应内心逐日的主动、自由与心情。
比起依旧紧张的情节,第二季多了许多对人性的揭示。每个人物在各异的外表和表现下,都隐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说,都欠着这样那样的感情债。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债”总是要还的,否则时间长了,问题还是要爆发,“债务”缠身是一辈子的内疚。
不过,人与人不同,所以解决问题和还债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如有点像圣人的斯科菲尔德;有的是牺牲他人保全家人,这该是普通的大多数;有的是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消灭问题的外在根源,如死于乱枪的黑社会老大;有的是将痛苦转嫁给无辜者以解脱自己内心的恐惧,如不断剥夺别人生命的帝博格和所谓的侦探马宏;有的是在错误理念的轨道上越陷越深旧错加新错,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有的是战胜自我解开心结回归正常,如美丽的莎拉医生;……。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等待救赎的自我,这是真实的生活,却也是生活的苦果。所以,越狱是人生的必然一环,无论这牢狱有没有有形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