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将把中学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或者几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省份,要调整其重点高校招生的指标……”
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没有人会怀疑杨司长的初衷完全是善意的,是希望我们未来的孩子们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壮的;但如此简单化的行政干预,如此带有政绩考核色彩的处理方法,却让人丝毫体会不到这一话题之下该有的人性关怀之温暖。
同样是关注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什么就不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事前的着眼于积极改善孩子们身体素质的行动出发,而非要被动地拿行政指标来完成处罚?更何况,即便有此简单易行的处罚,孩子们身体健康的被损害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这样的代价是我们的行政管理负担得起的吗?
其实,说白了,如此这般的行政思维还是官本位作祟的结果,把政绩作为政策的第一要素,怎么可能不带来本末倒置的结局!作为教育部的官员,需要更多地去考虑当下的教育体制怎么就改不掉学生们的负担,而不是一味地挥起手臂行使出示红、黄牌的权利,难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出在裁判员身上吗?
看来,让我们的官员习惯从百姓利益的角度思维,仍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如果关怀只是形式,人性的温暖又怎会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