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犬不宁

(2006-11-22 08:29:00)
标签:

娱乐

影评

鸡犬不宁

陈大明

分类: 电影院

 

    碟片的介绍上,将影片与今年影坛的大热《疯狂的石头》相提并论,但观后,两者的唯一相同之处只是都描述了小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在叙事风格与电影结构上却是差异极大的。

    导演陈大明,用了一种传统的叙事方式,没有太多蒙太奇的手法,只是用纪录式的语言讲着中原大地上一个小城镇中一群普通百姓的苦与乐。

    这部影片谈不上精彩,也论不上深刻,演员的表演也是中规中矩。但在看过很多的娱乐片后,也应该看一看这样的电影。现实主义,永远都该是电影的主流与精髓。

    谈到现实主义,忽然想到那天在新浪博客首页上看到的一个博文题目,意思是该怎样拯救中国电影。那么,中国电影真的需要拯救吗?

    所谓拯救,该是两种情况,一是失去自我成长的功能,必须来一次“移植手术”的恢复再造;二是环境的恶劣压制了成长的空间,需要外部的“解放力量”。

    有人说过,不管世界多么物质,生活中都不乏美丽,缺乏的只是发现美丽的眼睛,或许还有耐心、公正、态度与安静。这中间的话,似乎是罗曼·罗兰说的,而其余的则是我的演绎。若把这样的话语继续演绎到中国电影身上,那就是,不管电影多么地商品化,中国都不乏好的电影,缺乏的只是欣赏它们的眼睛,或许还有耐心、公正、态度与安静。所以说,中国电影一直在成长之中,不管这种成长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或者是干脆被忽视,甚至是视而不见,但离“移植手术”般的拯救都还远着。

    失败的商业大片与任务式的主旋律影片,并不是中国电影的全部,就如同,好莱坞的喧闹不是世界电影的全部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公正地分析一下中国的电影创作环境,了解一下观众选择的迷惘,再回头看看那些在寂寞中出现的电影成品,感动与深刻并非缺乏。因此,若说拯救,应该首先拯救的,是意识对电影羽翼的沉重束缚,是狭隘电影观对电影脚步的阻隔。

    世界是多元化的,电影也该如此,所以,即便我坚持现实主义是电影的根本,我也坚决维护多样式电影之花的绽放。在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对电影精神的坚守,也需要对电影形式的创新,甚至是商品化运作对电影本质的表面远离。因为在世界的快速变化之时,守护精神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精神在,形式只是生存的需要。

    其实,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自我“拯救”,《鸡犬不宁》中的小剧团及剧团中的演员如此,中国电影如此,每一个个体也是如此,只是这种拯救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自我的努力,再加上一些外部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浸在电影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