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城市。因此,在此游览,总是在不停地过桥,不断地过河。
著名的彼得保罗要塞与青铜骑士雕像隔河呈对角线远远相望。在史上,这里既是守城的要塞,也作过关押要犯的监狱。如今,这两处功效都已不在,延续下来的,是要塞顶端那几门礼炮每逢正午的轰响,是要塞内造币厂从未停歇的机器运转,是不断修复的教堂内末代沙皇家族的遗骨,是不起眼的角落里那座自彼得大帝尸体取模塑成的一比一比例的彼得大帝坐像。雕像的右手指高高翘起,据说,摸着那个手指许愿很灵验,所以,那个手指在众人的抚摸下远比其他手指光亮。其实,说到许愿,与其对着这尊冰冷的雕像,我更愿意走过要塞的后门,对着流动的涅瓦河,对着河面上随水波闪烁的阳光。
跟着旅行社出行,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停地赶时间,无法静下心来仔细端详自己内心所期待和珍视的风景。滴血教堂、喀山大教堂、普希金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普希金塑像都是在这种匆匆的催促中,匆匆过目,说是外观风景,实际上,仅仅是一瞥而已。但在这样的匆忙中,我还是在一位街头卖唱艺人的面前停下了脚步。他不英俊,甚至也不整洁,但眼神中聚集着可以穿透尘世的目光,音乐中充满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聆听他的歌唱的时候,我暂时忘记了时间背后的匆忙。
带着革命色彩的阿芙勒尔巡洋舰如今永久地停泊在海军学院对面的涅瓦河岸边,作为日俄战争和十月革命的双重见证者,它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部分,而高昂的主炮依然朝向河彼岸的冬宫。说到冬宫,当年的指挥官曾经下令炮轰,而当值炮手却斗胆违命,向着冬宫方向发了一枚空炮。因为这位不知名的普通士兵的明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一个小人物就这样改变了历史,为后人留下百万计的文化遗产。所以,当我们站在阿芙勒尔巡洋舰的甲板上,更需记忆的应该是那位不知名的炮手。
与“斯莫尔尼”联系在一起的建筑有两处。一处是带着“革命”痕迹的斯莫尔尼宫。昔日,这里是十月革命的大本营;如今,列宁塑像后的这座建筑是圣彼得堡市政府办公地。以前敞开的大门,已经因为中国游客的接踵而至而关闭。另一处是斯莫尔尼修道院,天蓝色的外墙色,使它与其他宗教建筑截然不同,柔和的色彩添上更多的亲和力。在圣彼得堡下榻的酒店与斯莫尔尼修道院隔河而望,站在阳台上,它的清晨、它的正午、它的黄昏与它的夜晚都在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