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与不拆,是一个问题;保留与发展,也是一个问题。只是前者,更生活;后者,更意识。
说上海是一个大工地,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上海已经生活12年之久,从刚来时的人民广场改造和内环高架与南北高架建设,到现在的世博动迁工程和接续不断的市政建设,我已经习惯于接受这个城市中因施工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不便后,道路的拓宽,环境的改善,交通的通达,绿化的蓬勃,也的确带来了内心的愉悦,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这几日,家周围又开始大规模的动迁。老房子们,在一点点地告别着这个城市,而其中的老居民也在一车车地搬走。每每路过这些行将拆去或正在拆去的老房子,我发觉,以前没有留意到的这些空间,却因为日近的离去,而飘散着越来越浓的故事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房子的所有痕迹被新的建筑工地抹去,那传承着过往历史的气息才会突然间,灰飞湮灭,没了记忆。
有几个空闲日,我特意走进这些在消失过程中的老房子。破砖碎瓦,似乎都添了生命,叙说着什么。某个见光的内墙,贴着几张明星海报,风儿掀起纸角,指示着主人追星的方向;另一侧对视的墙上,还留着一面镜子,镜面空空,人去楼空……
这个城市,就这么剧烈地变化着,容不得我们走进它的历史,也容不得历史中的人吹干伤感。时间在走,空间是否也在走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