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自然就成为春运的一员。归乡时,提前行动,拿到5折的机票,相当满意。返沪时,民航不给折扣,算一算,一张机票顶得上全家的火车票还有富余,自然,选择去挤火车。
中国人口多,在春运中体现得最实在。于是,火车票价格上浮,不合理的名堂却被人干得心安理得。想想也是,人家涨价是为了利用价格手段,分流旅客,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不就是这么调节着价格与需求的吗?可是,这冠冕堂皇绝容不得深思,因为,我们又啥时见过淡季时,火车票价格为咱下浮过?可见,在铁路上,供求原理是单向起作用的,敢情,这里也有“单边市”。没办法呀,铁路只此一家,旅客没得选择,不就只有忍气吞声吗?连人家大牌科学家都说了,“谁让你生在中国呢?”真是混帐话!
铁路牛气,车票就必然难求。离开呼市时,我挤的这趟过路车的卧铺票非得经车站计划室主任拿到站长批条才有资格去买,行话说是“换票”。车票本来就紧张,而车站还要留出机动票,以备什么重要人物或重要关系的不时之需,有了垄断和官本位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搅在一起,这车票不紧张反而不正常。
挤到车票,再挤入候车拥挤的人流,心里踏实,却没有快乐的成分。
终于上了车,没想到,这卧铺车厢的边座已经被车组出售。我这坐卧铺的反而没权去索回并享用自由坐边座休息的权利,因为,除了没人理会,受人白眼,甚至还会遭到得到边座座位权人们的群起而攻之。还是铁路厉害,把矛盾抛给乘客,自己一旁渔翁得利,边数钱边偷着乐啦。
车组的挖潜开发能力着实了得。卧铺边座卖了,餐车座位卖了,美其名曰,还是为了满足旅客需要,缓解春运压力。可是,春运的压力最真切地被旅客们承受着,不但是财力、体力与精力的付出,更有心理上的委屈。你想想,为了一个边座的落坐权,需要车长的批条;为了补到一张卧铺票,需要从主管列车员到列车长一层层放下架子去陪笑脸地央求,还要恰到好处地递上money;在疲乏与焦急之际,还要忍受那些因关系拿到卧铺补票人们得意而高人一等的笑脸。这一切,该有多好的心理承受力呀。
列车开了,卧铺车箱的列车员在一遍遍提醒某些旅客:“还有谁有批条,赶紧去找车长换票。”这铁路,够公开,也够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