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生命抢救 |
分类: 红茶坊 |
今天的上海,阴雨绵绵,似乎是个送别的日子。下午,在龙华殡仪馆,单位为一位退休的老同事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因为这是一年多的时间里,单位在那里送走的第四位因癌症去世的同事,心情象头顶的天空一样低沉。
这几年,我陆陆续续送走了两位亲人,不时地,也会听闻身边的朋友曾在悲伤地送走着自己的亲人。许是,我们已到了一个逐渐要面对诀别的年龄,可是,体验的增多却让心情变得敏感而脆弱。
死亡,不是我所惧怕的东西,这既有从小在医院大院长大习惯面对死亡的因素,更受着来自于父母的生死观的影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固执地认为,死亡是我们唯一可以决定的事情,还好,那只是青春期的一段妄想,我并未真正走进抑郁的阴影。
说起死亡,曾经历过三次抢救的我,应该还有一些谈论的资格。快9岁的一场车祸,几乎夺走了我的生命,好在那车祸发生在医院门口,一切的救助都很及时,但脑海中涉及彻底苏醒前的模糊记忆,却似乎是一种牵过死神之手的感觉。9岁,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车祸在心理上造成的后遗症推迟至青春期才显现,那时也就是我以为死亡可以自己决定的年龄。好在,因为朋友的存在,我摆脱了心理上的困扰。
后来的两次抢救,皆因为过敏的毛病。每一次抢救,都是一次抗争。在抢救的过程当中,可以感觉到体力在一点点耗去,生命的根基在渐渐松动,那时,会有恐惧感逐步增大,但恐惧的来源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对生命动力流走的无奈,对可能告别身边亲人的不舍。于是,我会努力调动我可以调动的力量,在内心告诉自己,我不放弃。
第一次面对死亡,我以为生命是可以轻易结束的;后两次面对死亡,我明白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更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坚强、坚持的必要。
现在,我仍认为生命与情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我也相信,生命与情感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存在。总有一天,我们都会面对生命与情感的告别,但并不需要因此而消极等待,因为美丽需要积极的创造与维护。
生命脆弱,唯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