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上海喜欢的理由 |
分类: 红茶坊 |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上海的缺点与我个人的性格有着内在的不容。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喜欢上海什么?在机会面前,对能力的承认;在物质面前,对生活的投入;在自我面前,对个性的宽容,这些可能都是给我喜欢上海的理由。而喜欢的关键,恐怕还是感觉上的一份舒服与快乐。
每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我在外滩,凭栏吹着江风,内心总可以找到含着暖意的安宁。这时,我融入了这个城市,无须计较喜欢二字。
[背景]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这首力波啤酒的广告歌曲昨天和外白渡桥的海鸥声等一起,当选东方宣传教育中心和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我最喜欢的上海声音”十强。
这首名为“喜欢上海的理由”的经典广告歌,用一个60秒广告述说了十几年的上海变迁,真实记录着无数上海人眷恋的城市生活,更在上海人心中留下了印记,不少上海人都觉得从歌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新上海人也倍感亲切。
但谁也没想到,演唱这样一首在自然的念白中透露出上海市井味道歌曲的人———年仅26岁的孔佳,却在狗年新春即将到来之前,在住院仅10多天之后,便因晚期肺癌不幸去世。
“他走得太突然了,肺癌晚期,可是他不抽烟,每天晨跑,生活健康,我无法接受。”大学时曾和孔佳一起组成红乐队的成员王渊超依然沉浸在失去好搭档、好兄弟的悲痛中,“他刚签EMI,他的妻子现在有着8个月身孕。”
一直很健康的孔佳在今年1月走楼梯时,突然觉得气喘胸闷,于是到医院做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他患上了晚期肺癌,可能熬不过春节。尽管医生如此诊断,家人和朋友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每天都在医院陪着他,为他祈祷。可是,仅仅过了十几天,他的病情日益恶化,1月24日14:40,孔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喜爱的上海,离开了他心爱的音乐殿堂。
朋友们都觉得,2004年5月孔佳在上海大剧院演唱会式的婚礼还历历在目;2006年1月26日,大家再次相聚时却已人世相隔,在西宝兴路殡仪馆,亲友们送完孔佳最后一程。
两年前,孔佳自己装修了一个录音棚,用石棉材料铺设了隔音板。不少去过录音棚的朋友都透露,棚内一直能够闻到刺鼻的怪味,但是孔佳也很留心,平时在棚内一直开着窗。可能就是这个怪味和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孔佳的朋友们将癌症和装修的石棉材料联系起来,毕竟孔佳长期在棚内工作,大家纷纷传说录音棚的劣质石棉是罪魁祸首。
孔佳生前另一位音乐圈好友张志林说,怀疑只是怀疑,现在所有家人朋友都沉浸在悲痛中,尤其家人情绪还不稳定,以后可能会将材料拿到有关部门检测,但一切还是要尊重孔佳家人的意愿。
听到“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这样真正属于上海的故事,总有上海人对这首歌的词作者陶为民说,“写的就是我啊!”“我记得那会儿《喜欢上海的理由》比港台的流行歌曲还要红。”陶为民说,孔佳多年来一直这样回忆。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孔佳,当时在上海一家广告音乐制作公司作曲,晚上就到淮海路上当酒吧歌手。近几年,《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首歌就是他的名片。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孔佳,曾两次尝试去北京发展,结果他发现自己对于上海有种致命的习惯———适应上海就一定不适应北京。“在这里,我可能更容易找到灵感。”孔佳生前曾这么说。
当一首歌如此深入人心时,我们只能说,歌者传达的感情已经与城市的气质水乳交融。
[歌词]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
头一回恋爱
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追过港台同胞
迷上过老外
自己当明星
感觉也不坏
成功的滋味
自己最明白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城市的高度
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
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你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