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上海的理由

(2006-06-02 10:34:47)
标签:

孔佳

宋体

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大剧院

外白渡桥

分类: 音乐厅
喜欢上海的理由
 
 

喜欢这样一首简单的旋律,或许还有歌词中充满怀旧的画面。

 

每个在上海的人,未必真的喜欢这个城市;而每个喜欢上海的人,也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在上海,我喜欢上海,哪我的理由又是什么?

 

留在上海12年后回想,我与上海是有缘的。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是上海;学龄前6年的时间,我竟有机会从几千里以外的家乡三次来到上海;工作后给自己买的第一块手表,是“上海牌”。但即便如此,我在高考时,我在考研时,选择的还是离家近得多的北京。可是,在我用了8年时间的努力后,始终没有被北京接纳而准备追爱闯荡深圳时,却毫无准备地来到了上海,一留就是12年。

 

或许,因为这样一个经历,喜欢上海的最初理由,就是这个城市给了毫无背景的我一个机会,接纳了我贸然的闯入。

 

以前,有同学说,上海是一个你待得越久就越喜欢的城市。其实,每个地方待久了,总会有感情滋长,而且,待得越久,在享受它的优点的同时,也会从近处观察到它更多的缺陷,上海的缺陷则更是明显而突出。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上海的缺点与我个人的性格有着内在的不容。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喜欢上海什么?在机会面前,对能力的承认;在物质面前,对生活的投入;在自我面前,对个性的宽容,这些可能都是给我喜欢上海的理由。而喜欢的关键,恐怕还是感觉上的一份舒服与快乐。

 

每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我在外滩,凭栏吹着江风,内心总可以找到含着暖意的安宁。这时,我融入了这个城市,无须计较喜欢二字。

 

[背景]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这首力波啤酒的广告歌曲昨天和外白渡桥的海鸥声等一起,当选东方宣传教育中心和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我最喜欢的上海声音十强。

 

这首名为喜欢上海的理由的经典广告歌,用一个60秒广告述说了十几年的上海变迁,真实记录着无数上海人眷恋的城市生活,更在上海人心中留下了印记,不少上海人都觉得从歌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新上海人也倍感亲切。


  但谁也没想到,演唱这样一首在自然的念白中透露出上海市井味道歌曲的人———年仅26岁的孔佳,却在狗年新春即将到来之前,在住院仅10多天之后,便因晚期肺癌不幸去世。


  消息渐渐传开后,被震惊的不仅仅是他的亲人、朋友,还有无数被这首歌打动的从未与他谋面的上海人、新上海人,大家纷纷在网上悼念这位传达感情已经与城市气质水乳交融的歌者。

 

他走得太突然了,肺癌晚期,可是他不抽烟,每天晨跑,生活健康,我无法接受。大学时曾和孔佳一起组成红乐队的成员王渊超依然沉浸在失去好搭档、好兄弟的悲痛中,他刚签EMI,他的妻子现在有着8个月身孕。


  一直很健康的孔佳在今年1月走楼梯时,突然觉得气喘胸闷,于是到医院做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他患上了晚期肺癌,可能熬不过春节。尽管医生如此诊断,家人和朋友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每天都在医院陪着他,为他祈祷。可是,仅仅过了十几天,他的病情日益恶化, 1241440,孔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喜爱的上海,离开了他心爱的音乐殿堂。


  朋友们都觉得,20045月孔佳在上海大剧院演唱会式的婚礼还历历在目;2006126日,大家再次相聚时却已人世相隔,在西宝兴路殡仪馆,亲友们送完孔佳最后一程。
  

两年前,孔佳自己装修了一个录音棚,用石棉材料铺设了隔音板。不少去过录音棚的朋友都透露,棚内一直能够闻到刺鼻的怪味,但是孔佳也很留心,平时在棚内一直开着窗。可能就是这个怪味和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孔佳的朋友们将癌症和装修的石棉材料联系起来,毕竟孔佳长期在棚内工作,大家纷纷传说录音棚的劣质石棉是罪魁祸首。
  

孔佳生前另一位音乐圈好友张志林说,怀疑只是怀疑,现在所有家人朋友都沉浸在悲痛中,尤其家人情绪还不稳定,以后可能会将材料拿到有关部门检测,但一切还是要尊重孔佳家人的意愿。

 

听到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这样真正属于上海的故事,总有上海人对这首歌的词作者陶为民说,写的就是我啊!”“我记得那会儿《喜欢上海的理由》比港台的流行歌曲还要红。陶为民说,孔佳多年来一直这样回忆。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孔佳,当时在上海一家广告音乐制作公司作曲,晚上就到淮海路上当酒吧歌手。近几年,《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首歌就是他的名片。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孔佳,曾两次尝试去北京发展,结果他发现自己对于上海有种致命的习惯———适应上海就一定不适应北京。在这里,我可能更容易找到灵感。孔佳生前曾这么说。
  

当一首歌如此深入人心时,我们只能说,歌者传达的感情已经与城市的气质水乳交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