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牵手记忆中的绍兴

(2006-04-10 06:44:58)
标签:

旅游

绍兴

鲁迅

乌篷船

分类: 旅行社

 

绍兴并不远,距上海200多公里,汽车行程不过3个多小时,但是再次回到绍兴,我却用了6年的时间。

 

最初的绍兴印象,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白纸黑字。全因鲁迅的作品,我记住了乌蓬船、乌毡帽、社戏、三味书屋、百草园……,当然还有那片土地上或真实或虚拟存在过的闰土、阿Q、孔乙己……。而真正让文字转变为有形的画面,还是香港回归前的那个盛夏。

 

或许,相同的教育背景,是我和同学在杭州办完事后选择用一天的时间走马观花绍兴的主要动因。于是,就在19997年的夏天,我走进了绍兴。

 

一天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欣赏水乡的美景,乌蓬船的码头已经在招手;还没能饮得尽土碗中老酒的醇厚,盘中的茴香豆已是一颗颗走掉;更没看得清什么风情,三味书屋已是课终人空。行程匆匆留下的遗憾,让我对绍兴多添了一份眷恋。回到上海,这一眷恋令我对来自绍兴的咸亨酒店情有独钟,一去再去,甚至把它当成了与老友叙旧的固定处所。

 

一回回在咸亨酒店的畅饮黄酒,温热着我对绍兴的感觉。

 

阴差阳错,一次日程的冲突,却让我有了再次牵手绍兴的机会。绍兴并不远,但为了踏上方向绍兴的高速公路,大巴却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冲破交通的堵塞,从上海的中心行到上海的边界。工会的大姐想得很周到,充足的点心让我忘了等待中的饥渴;大巴上放映着的邓丽君的柔美歌曲,让我体会不到旅途的单调。可是,当夜幕中的绍兴新城用灯光下的媚影迎到我时,我还是有几分惊艳的感觉,这怎么会是我记忆中的绍兴?

 

有阳光射进渐冷的房间,打开眼帘,绍兴的头日游程也便开始。

 

首日的首站是大禹陵。以祭祖开始这次旅游是再合适不过的,作为华夏的传人,这是一种荣耀。禹王陵在山脚下,山顶立有最新的21米高的禹王铜像,在陵园门口就可以远远眺望到。太新的神道、守墓神兽及其他人工建筑,无法让我自然地走入历史的沧桑。虽然,一快巨大的镇棺窆石被导游称作是禹王葬于此地的最有力证据,但回望这处陵寝时,我仍然感觉不到禹王的英灵何在。

 

站在东湖的游览码头上,头脑中的画面穿越记忆隧道豁然回到6年之前。不过,乌蓬船航向的相背,让我了解了东湖另一面的美丽。一边是汉时民工采石后留下的陡立岩壁,阳刚;另一边采石坑引运河水注入后的幽静水面,阴柔。领工资的船工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最长者已70有余。我们的5元小费打开了历史的话匣子,秦桥、仙桃洞、喇叭洞、陶公洞、霞川桥,一个个典故在绍兴方言的叙述中清晰着过往。临了,船工的一句“天凉了,下船当心”,令我因寒意而渐冷的心多了一份踏踏实实的温暖。

 

下午,太阳仍旧固执地躲在云层后,于是,兰亭之行更多了几分幽静。我不懂书法,但还懂得从对好字的欣赏中找到快乐的感觉。在人工饲养的白鹅的叫声中,鹅池的故事多了几许野趣;兰亭二字在文革中少头缺脚的经历,提醒着我们传承历史与文化并不总是轻松;曲水流觞处浪漫场景的远去,只让我们不羡高楼霓虹而独念骚客文人的自在逍遥。兰亭还在,书卷不在,据说是唐太宗着人占去了这千古妙文,只是,万岁尸骨早朽,文章菁华却成为一种永恒。

 

又来到6年前走过的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较过往,新了许多房屋,齐了一条街道,但在实际上早已不姓“周”的故宅中,还是最爱那一畦植着荠菜、香葱……,散立着几株皂荚树的百草园。我看到了绿色田地上的生活真实,当太多伪造的历史遗址污染了双眼,这一处绿园有太多净化心情的功效。

 

来绍兴,不能不到咸亨酒店品酒进餐。去咸亨酒店更是一定要到那土得实在的老店。一条黑漆长凳,一个粗制土碗,几颗纯正的茴香豆,几壶暖心的热黄酒,有谁不兴致勃勃地把盏,再敞开久闭的心门。

 

次日的柯岩—鉴湖之旅无疑是此次绍兴之行的最大亮点。无论是30米高的被米芾称为“云骨”的一柱烛天,还是同样高度的释迦牟尼坐像,除了惊叹就还是惊叹。许是吸纳了周遭的仙灵神气,连佛像禅坐的水塘中的锦鲤鱼也是从未见过得大,忙不迭地将“鱼王”的称谓送给这一条又一条水中的精灵,绍兴之行便也在鉴湖品酒后成了新的记忆。

 

    何时再牵手记忆中的绍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幸福,在飞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