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经济学家如何制造经济危机!(ZT)

(2008-10-18 10:06:26)
标签:

美国

金融衍生产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

雷曼兄弟

莫顿

分类: 经济纵横
            看经济学家如何制造经济危机!(ZT)

 

 

    美国政府对金融界放松管制固然是由於投资银行的大力遊说与金钱攻势,但是美国学术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肯定是有绝对关係的。
 
    在美国的学术界有一大批经济学家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其中至少有四个人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是:
 
    米勒(Merton H. Miller ),1990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马可维兹(Harry M. Markowitz),1990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索拉斯(Myron S. Scholes),1997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莫顿(Robert C. Merton ),1997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叁个得奖者都是美国犹太人,莫顿是否是犹太人我不能确定。
 
    米勒与马可维兹得奖的理由是“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上有开创性的贡献”(“for their pioneering work i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索拉斯与莫顿得奖的理由是“鑑定金融衍生产品价值的一个新方法 ”(“fo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erivatives”)。
 
    就是这些人的乌龙学术促使金融衍生产品大行其道,直接导致这次美国的金融崩溃和全世界的金融灾难。
 
    美国学术界对莫顿的讚誉包括“在数学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领域的终身成就奖”和“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牛顿”。我们现在看到这些讚誉不觉得很讽刺吗?
 
    莫顿与牛顿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名字都有一个「顿」字。牛顿在力学上创立的定律如果和莫顿的数学金融一样乌龙的话,今天有人敢坐飞机吗?
 
    经济学术界不要脸的人和浪得虚名的人何其多。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很难评估,因为经济学家的理论是虚浮的加上精算师的计算也不可靠。最重要的是金融衍生产品没有这个需要。经济学家在金融衍生产品上作文章,很大程度上属於学术性质。保险精算师的计算也是鬼打架,因为他们计算的假设前提没有充分的论证。
 
    金融投资是一种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属於心理学的範围,是非理性的,根本没有定论。人的行为随著时间、地点、民族性、教育程度、莫名其妙的情绪或刺激...等等而改变,不可能有适当的量化。金融衍生产品的数学模式一旦複杂化就失去实际意义,莫顿的“数学金融学”保证是鬼打架的玩意儿。任何或然率的计算都是不可靠的。
 
    不能过分信赖经济学家!经济不是科学。如果硬要把经济划分成科学的话,经济也是一个非常软的科学,只比心理学硬一点点。经济学家的话只能参考,不能轻易相信或采纳,要一点一点地实验并且进行长期的观察和修正。这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金融界充满贪婪的骗子。我们用破产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作例子。为什麽用它做例子?因为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它是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中最早破产的,而且美国政府不救它。美国列出了十大做错事的人(“Ten Most Wanted Culprits”),雷曼兄弟最後一任的执行长富尔德(Richard S. Fuld, Jr.)名列第九。富尔德从基层幹起,在雷曼兄弟这个投资银行工作有39年的历史。根据Equilar(一家专门研究企业经理薪资的公司),富尔德从1993年到2007年薪资与红利一共领取了接近五亿美元,即使在濒临倒闭的2007年富尔德也从公司拿走了四千五百万美元。这些年来,雷曼兄弟的高级经理每年的薪资与红利都超过一千万美元。
 
    富尔德在国会作证时态度傲慢,他承认最後8年总共领取的薪资与红利是3亿5千万美元,是很多钱,但是他并不承认自己有错,钱也拿得心安理得,他认为雷曼兄弟的倒闭错全在政府不出手援助。看到没有?这就是美国最聪明的精英,华尔街的英雄!富尔德只能在这次金融崩溃的罪人中排第9,大家可以想像这罪魁祸首是如何恶劣了,也可以看出华尔街已经病入膏肓。
 
    有一部分失业的华尔街金融人士进入上海的金融界工作,我认为这不是中国的福气。这些人基本上是垃圾,他们的 mentality就有问题,人格已经定型,他们不会为中国作出真正的贡献但是很有可能为中国带来灾难。
 
    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在1968年增加了经济学奖,这是一个笑话。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就是遵照诺贝尔的遗嘱,只颁给五个领域 — 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诺贝尔在遗嘱上明言这个奖不得包括数学。1968年为了庆祝瑞典中央银行成立叁百週年,瑞典中央银行就设立了一个经济奖,这也无可厚非,随便取一个甚麽名字也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为了提高这个经济奖的含金量,瑞典中央银行硬生生地盗用了诺贝尔的名号,这就不对了。诺贝尔并没有授权给後世人这麽做。
 
    经济学这门学术太软,留给研究者胡乱下结论的空间太大。後果不单是学术上欺世盗名,而且实际上对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九七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两位美国人,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因为他们创造了最佳投资的理论。他们得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根据他们的理论投资就无往不利。
 
    甘先生和古先生领奖以後,有好事的记者问他们:「既然这个理论这麽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两位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正準备这麽做。」猜猜看後来发生什麽事?
 
    甘先生和古先生用他们发明的理论作投资,输光了他们全部的诺贝尔奖金。这是对经济学家最好的註解。
 
    经济学家的乌龙事件太多了,佛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自由经济理论用在南美洲,搞垮了南美洲的经济。我们还没有学到教训吗?
 
    1999年,美国国会被金融界的金钱遊说和鼓吹金融衍生商品的经济学家误导而改变法律。2008年,美国金融界的操盘手们捞走了大量金钱,把烂摊子留给政府和美国纳税人来收拾。这种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值得鼓励吗? 
 
    经济学家盗用了诺贝尔的名号就增加了他们说话的份量,一再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基本上违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那就是诺贝尔奖要颁发给“那些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士”。  
 
    诺贝尔经济奖早就该取消了,经济学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随便彼此讚誉和取暖,我们都无所谓,随便颁发什麽XX奖,我们也不在乎,但是不能盗用诺贝尔的名号。
 
    再说一遍,莫顿与牛顿根本不在一个天平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