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萨克斯坦-中亚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

(2014-07-16 10:20:29)
标签:

房产

                       http://s12/mw690/001ks2k1ty6KubSXhdF3b&690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科技等中心,2011年人口160万,在经济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属于中亚第一大城市,2014年度独联体文化之都,也是独联体五大城市之一。阿拉木图居民中以哈萨克族人居多,其次是俄罗斯族人、乌克兰、鞑靼、维吾尔等族。

早年因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阿拉木图州南部为山区(最高塔尔戈尔峰,海拔4973米)及山前平原,北部是大片沙漠和伊犁河谷地。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东南部,三面环山,海拔700900米,东邻中国,是一座风景独特的旅游城市和中亚最大的贸易中心,各方面影响力、竞争力在世界举足轻重,与圣彼得堡并列全球100位。伊犁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全境,注入巴尔喀什湖。南部为地震活动区。

面积10.51平方公里。是欧亚文化交汇地,被称为是全球绿化最好的城市,犹如一个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美和现代大都市的完美组合,它两面环天山,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成功申办了201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阿拉木图也是个历史性城市,1991年举世瞩目的苏联解体宣言在此发表,宣布苏联终结。

古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1854年,一队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天山山脚地区建立了一个城堡,取名Zailiysky,一年后改名为Verny1867年 成为土耳其斯坦一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1911年,阿拉木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唯一在大地震中留下的建筑物只是一座东正教教堂。

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代,当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阿拉木图成为了一个主要的中途站。1921年,名称被改为 Alma-Ata,因其城郊盛产苹果得名。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工业中心。食品和轻工业占很大比重。以面粉、肉类、纺织、毛皮、制鞋为主。还有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和木材加工等。

                       http://s16/mw690/001ks2k1ty6KubYJsmz5f&690

1932年建州。19861216日,爆发学生运动,史称阿拉木图十二月事件(杰勒托克桑)。1991年苏解体后,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科学、文化和经济中心,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在此举行。

位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北麓伊犁河支流大、小阿尔马廷卡河畔的人工灌溉绿洲中,土地肥沃,除了生产谷物外,大部分地方已开辟为果园,城市南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以苹果园最多,附近还有自然保护区,面积约8万公顷。是世界上少有的现代化和自然风景合为一体的超大城市。

伊犁河上建有卡普恰盖水电站。主要种植麦类,次为黍、玉米、水稻、甜菜和烟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有航运和养鱼业。

有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和十几所高等院校。建有图书馆、剧院、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和植物园。城市布局整齐,具有东方特色。东正教大教堂为世界现存第二高木结构建筑,有宽阔平坦的林荫道,还有许多公园和果园。附近有世界上最好的高山滑雪场之一,有疗养区,是旅游和体育中心之一。阿拉木图产生约占其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20。是中亚的金融中心,和底特律,还有曼彻斯特、爱丁堡、圣萨尔瓦多、圣彼得堡、塔林、路易港、圣地亚哥、伯明翰、多哈、卡尔加里和哥伦布在同一水平。有中亚地区最大的银行BTA,及其他各大银行。还有总部设在阿拉木图的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

在阿拉木图南郊,可以观赏到似乎悬在空中的雪山,体会到它为什么叫天山。在外伊犁山脉中部辟有阿拉木图自然保护区。上千条溪水般的河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叮咚作响;阿拉木图是一座很湿润的城市,在中亚干旱大陆的中央,却有着终年不化的雪山,有溪水、伊犁河、卡普恰盖湖和天山北坡丰富的降水。从市区乘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行驶,一路上高山流水,美景如画。

在人麦迪奥高山人造冰场,右峰当腰一眼人工涵洞里,一束瀑布从高山上倒垂下来,流光溢彩。顺着台阶走到大坝上,放眼远眺,尖塔形的松树层层叠叠,环抱着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水库,美不胜收。

                       http://s1/mw690/001ks2k1ty6Kuc6t89W00&690

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习惯用著名人物的姓名来命名城市的街道。冼星海(19051945年)曾于19431945年居住于此,1998107日原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冼星海从莫斯科辗转到达阿拉木图,在这里度过了他40岁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两年半时间,受到当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料,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创作了一批激情涌荡的佳作。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及《中国狂想曲》、《阿曼盖尔德》、《满江红》等音乐作品,收集和改编了大量哈萨克民歌。为纪念他,还建造了冼星海纪念碑和冼星海故居。冼星海大街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同拜卡达莫夫街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音乐家,当年这位异国的同行曾向流落他乡的冼星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两位音乐家在艰难岁月里结下了深厚友情。

冼星海纪念碑竖立在冼星海大街和加加林大街交汇处。纪念碑以荷花为造型,碑体下部荷叶层叠,上部荷花绽放。荷花纯洁高雅,寓意东方文化。上有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碑上还镌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他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