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与其首府哈里斯堡

标签:
杂谈 |
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东部一州,为立国13州之一。西北临伊利湖,北和东北接纽约州,东接新泽西州,东南临特拉华州,南连马里兰州,西南为西弗吉尼亚州,西与俄亥俄州接壤。1787年12月12日,成为加入联邦的第二个州。自从建立之初就以宗教自由和政治民主著称,在北美有很大影响。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在宾州谱写的。由于该州地处13州的正中(南北部各有6个州),再加上该州在美国独立时的中坚作用,故有“拱顶石州”之称。面积117408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33位。首府哈里斯堡,主要城市有费城和匹兹堡等。
宾夕法尼亚州文化古老,大学很多。设立最早的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于1740年。最著名的独立学院是迪金森学院,建于1773年,该学院位于哈里斯堡西南的小城卡莱尔内,现已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合并。宾夕法尼亚州旅游业非常发达。因为多山、多湖、多古迹。全州有很多州立公园,但没有国家公园。
宾州是中大西洋地区北部5州中唯一不滨海的州。从大西洋开来的船只可沿特拉华河上溯到费城。围绕费城发展起来的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综合港区,别称为亚美利港,是世界第三繁忙航运中心。州内东部有特拉华河水道,是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出海的通路。全州东西长455公里,南北宽255公里。最高点为海拔979米,平均335米,最低点为海平面(在特拉华河口)。
地形上宾州大体分三部分。中部是纵贯南北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东南部分布着肥沃的平原,西部是海拔600米的高原。州境东西有特拉华河与俄亥俄河流过。林地覆盖着全州过半的土地,林间栖息着各种飞禽走兽,仅野鹿就达几十万头。属大陆性气候,温季季节变化大。全州有三分之一面积为耕地。主要河流有萨斯奎哈纳河、利哈依河、特拉华河、俄亥俄河、阿利根尼河、莫农加希拉河。主要湖泊有伊利湖、肯祖阿湖、贝勒湖、布朗池、布朗斯湖、齐特湖、格林伍德湖、布鲁马希湖、莫伦堡湖、亚瑟湖、史蒂芬斯湖、沃克湖、莱斯顿湖。主要山脉有阿巴拉契亚山(从东北至西南横贯宾州,从中间沿着走势分开两部分,东南为岭谷区,西北为阿里根尼高原)。
匹兹堡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中心。除钢铁外,在平板玻璃、耐火材料、拖车、有色金属铸件和无机颜料的生产上,本州亦居领先地位。工业有冶金、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电器、机械、造船、石油加工、食品、皮革、橡胶、木材、烟草等部门。
首府是中部小城哈里斯堡。哈里斯堡位于萨斯奎汉纳河东岸,18世纪初,一个名叫哈里斯的英国人在此建立了一个贸易点,因此得名。近百年后,州府迁到这里。市里耸立着雄伟的州议会大厦。东郊的赫希建有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在此地的巧克力世界,可以坐自动车穿过可可树园,看到先进的机器设备及将可可豆、牛奶与糖变成巧克力棒的全过程。
哈里斯堡以南50公里的葛底斯堡,是美国南北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战场遗址。1863年,南军统帅罗伯特·李率军向联邦军发起进攻,双方进行了殊死战斗,伤亡和失踪的士兵多达5万人。最后,南军元气大伤,被迫撤退。这场大战在当地不少博物馆里都有所描绘。当年的战场方圆达几十里,需要坐车游览。两军阵地上那一尊尊大炮,使人联想到战斗中的滚滚硝烟。那次战役后不到五个月,安葬阵亡将士的国家烈士公墓就完工了。在落成典礼上,林肯总统发表了广为传诵的简短演说,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口号。在当年讲演的地方,如今耸立起阵亡将士纪念碑。顶上的女神,端庄静默,好像在为长眠的英灵祈求福佑。
宾州西北隅,伊利湖畔,坐落着该州第三大城伊利。它是重要湖港和工业城市,湖滨辟有普雷斯克岛公园。附近停泊着双桅战船“尼亚加拉”号。它曾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1813年)作为美军旗舰参加了伊利湖水上大战。现供游人参观。
东部除费城外,还有一座较重要的城市叫阿伦敦。它与毗邻的伯利恒等城镇组成约50万居民的工矿区。这里是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所在地,也是美国最大的水泥工业中心。文化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设有以理工科著称的利哈伊大学。伯利恒还是美国享有盛誉的音乐中心之一,每年5月都举行盛大的巴赫音乐节。这些城镇都坐落在利哈伊河谷。两旁的坡地上,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一幢幢单层和双层的独立住宅。早期居民中多德国后裔,现城镇中许多居民仍然保留着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统。阿伦敦的名胜有宰恩改革教堂。在独立战争期间,为了保护著名文物“自由钟”免受英军破坏,曾将钟秘密运来,藏匿在这座教堂中。城北15公里有一禁猎区,生存着许多美洲野牛。美国本是这种野牛的故乡,由于早期白人不断射杀,濒于灭绝。建立禁猎区后,才使美洲野牛有了栖息之地,得以繁衍生息。
宾州奶牛和家禽饲养业发达。乳制品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还盛产水果(苹果、梨和葡萄)、蔬菜和烟草。彻斯特郡的蘑菇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号称“世界香菇之都”。1859年,“石油鼻祖”德里克在西北部的泰特斯维尔用钻井的方法打成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启了近代石油工业的大门。
利哈伊大学是一所位于伯利恒的名校,以工科和商科见长。甘农大学是一所位于伊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按犹太基督教的惯例致力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卡内基梅隆大学为匹兹堡东郊双雄之一,是一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大学,然而在人文艺术及计算机科学方面堪称世界顶尖。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费城南郊,常青藤联盟的八所学校之一,建立时间早于美国,长于各种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其沃顿商学院尤为著名。德雷克赛尔大学是费城市区的一所私立大学,拥有的1600多家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性的合作伙伴,包括一流的跨国律师事务所、银行、企业和许多“财富”500强企业,如高盛、微软、宝洁等。迪尤肯大学是一所四年制私立天主教大学,位于匹兹堡市区,其药剂学的声誉相当不错。巴克内尔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中部刘易斯堡的一所小型文理学院,其本科生毕业就业质量仅次于达特茅斯学院,高居全美第二。威尔克斯大学建于1933年,前身是巴克内尔大学分校,毕业生质量优秀,学校优势学科为商科及工科。维拉诺瓦大学位于费城西北郊一所私立大学,是宾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大学。布林茅尔学院位于费城郊区的一所著名的女校。富兰克林和马歇尔学院位于宾州中南部的一所文理学院。哈弗福德学院是位于费城郊区的一所宗教指向的文理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是位于费城的著名顶尖文理学院,美国本科教育的标榜院校之一。拉法耶特学院是位于伊斯顿的著名文理学院。
州关联大学是宾夕法尼亚特有的大学类别,这些学校名义上是公立大学,实际上主要有私立大学的特性,以私立大学的方式运营。主要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拥有至少24个校区的大型综合性大学,属于十大联盟,被称为公立常青藤,以工程和地学类闻名。匹兹堡大学位于匹兹堡东郊,与卡内基梅陇大学一街之隔。属于大东方联盟,并即将加入十大联盟。其医学院享誉世界。天普大学位于费城,在东海岸有一定影响力。林肯大学是美国第一个可以授予学位上的黑人大学,位于费城附近的切斯特郡。
宾夕法尼亚没有很好的纯公立大学,比较著名的包括哈里斯堡大学、宾夕法尼亚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大学等。
位于费城的博物馆有费城艺术博物馆、宾州艺术美术学院、艺术联盟、巴恩斯博物馆及宾州大学博物馆。其他还有位於匹兹堡的卡内基艺术博物馆、佛力克艺术博物馆及匹德堡博物馆;位於海利斯堡的州立博物馆和科学发现博物馆;位於兰卡斯特附近的宾州农业博物馆;位於波斯伯格附近的宾州军事博物馆及位於伊斯顿的运河博物馆。
费城的表演艺术团体有费城管弦乐团、费城人流行乐团、费城歌剧院及宾州芭蕾舞团。位於匹兹堡的著名表演团体有匹兹堡交响乐团、匹兹堡芭蕾剧团、匹兹堡歌剧团及市立轻歌剧团。此外,在哈瑞斯堡也有一个交响乐团和两个合唱团。
2012年9月22日,有200名裸泳爱好者在朝阳中冲入当地的Druridge海湾,打破了集体裸泳人数世界纪录。
宾州有超过一百个以上的州立公园及一座国家森林,即艾勒芬尼国家森林。受欢迎的活动有健行、骑脚踏车、滑雪、骑雪上摩托车及各种水上运动。费城做为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其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内还收藏着许多中国的艺术珍品,包括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等。伊利湖边的公园是度假避暑胜地。拥有PNC球场和钢人球场的匹兹堡则是观看球赛的著名城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匹兹堡南部的叠水山庄、卡内基博物馆、盖提斯堡国家战场、位於公鹿郡的潘斯伯利庄园、位于普鲁士王市附近的锻铁谷、位於赫胥的赫胥园、宾州荷兰国、波可诺斯及位于威廉斯波特的少棒国际博物馆、中央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海狸大球场、中南部的雷斯顿湖、候鸟观测胜地秃鹰山。
哈里斯堡是美国常用城市名。美国共有17座城市叫做哈里斯堡,分布在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3个)、加利福尼亚州、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阿肯色州、内布拉斯加州、德克萨斯州、南达科他州、俄勒冈州、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和犹他州。其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是宾夕法尼亚州南部城市和首府哈里斯堡,其次是伊利诺伊州南部的哈里斯堡。
哈里斯堡是一个纵贯南北、横贯西东的重要贸易口岸,更是美国赖以生存的煤炭、石油、钢铁产销的重要基地,十八世纪初移民,1812年成为州首府。自古即为交通要地,铁路枢纽,并有国际机场。是货物批发、零售中心。
工业革命之前,哈里斯堡一直是农业田园式小城,农场支撑着城市的经济。1834年,为了贸易的方便,宾夕法尼亚运河修筑,城市被萨斯奎汉纳河和运河夹在中间,形成了长条形。当年南北战争战斗地点位于市郊的斯伯丁山,也是战争中最北的战场。战争结束后,工业时期到来,整个宾州南部都进入了钢铁时代。从费城到匹兹堡的铁路建立,使得哈里斯堡成为地位非常重要的中间站,哈里斯堡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1880年开始,哈里斯堡的郊区开始发展成工人的居住区。20世纪,随着工业时期的结束,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哈里斯堡的人口开始下降。二战之后,人口曾一度回升,但很快又跌落。哈里斯堡的繁华逐渐被费城和匹兹堡取代,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小城市。为了拯救城市,人们展开了城市美化运动,通过各种城市规划来吸引居民。同时各种文艺活动也相继在哈里斯堡展开。然而1972年,飓风引发的洪水严重地打击了哈里斯堡,最终也没能再度崛起为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