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庸尧羽
中庸尧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2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革家人的主要聚集地黄平

(2013-11-16 13:52:56)
标签:

杂谈

             http://s1/mw690/001ks2k1ty6EgqSkVYA10&690

黄平位于贵州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壮、布依等。主要矿产有汞、铁、铅锌等。是贵州东线旅游的窗口,也是舞阳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古迹独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有自然景观52处,人文景观43处,辖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重安江十里古峡、旧州古镇、舞阳湖、上阳河、浪洞温泉、望坝、枫香革家寨、谷陇大寨、太平洞苗寨、朱家山原始森林、石笋沟、横坡林场森林公园等景区。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黄平周代属且兰古国,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于史。民国三年设黄平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县境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主要有重安江、阳河、平溪河。风光秀丽迷人,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http://s5/mw690/001ks2k1ty6QyMSZ02074&690

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飞云崖建筑群等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红军长征曾路过黄平,旧州机场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黄平开化时间早,人才辈出,至清末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州人王耘中进士,与其子王焕士、王彬士、王楚士、王焯父子五人,先后中举人二人,中进士三人,后人誉为五子登科,清一代,有王氏中五进士、十举人。清朝新州良田卢氏中三进士,八举人。等等。

1934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队伍进入黄平境内,攻克旧州古镇。同时红军在旧州召开济贫大会,举办文艺演出等。

野洞河亦称翁马河,发源于朱家山原始森林,距黄平县城30公里,系重安江的主干支流,河水流经野洞河乡境河段形成20多公里的“V”型峡谷,河谷内有两座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堪称绝景。第一座位于黄平与福泉两县交界处,桥宽40余米,桥洞内宽敞明亮,形状各异的钟乳石遍布洞顶、洞壁,洞中滴水成瀑,珠雨漂洒,丝丝缕缕。桥上住有农户,稻田、农家、山水浑然一体,是人们称赞的仙桥农家图画。

             http://s3/mw690/001ks2k1ty6QyMUwcwi02&690

顺流而下近10公里,是第二座天生桥,当地人称为下野洞,这座溶洞桥跨度近100米,桥下溶洞长100余米,河水穿洞而过,入洞口大小刚好容3人橡皮舟,穿过20米溶洞长廊后是两个相连的溶洞大厅。洞顶洞壁钟乳石错落有致,有的像朵朵莲花,有的像尊尊罗汉,如层层石帘与石幔,冰凉的水从上至下形成珠雨飘洒,橡皮舟穿洞漂游,伸手可触倒立的钟乳石,感受洞中雨淋的刺激。出洞顺流而下2公里,有高120米的飞水崖瀑布。仰观此瀑,水从云崖飞泻,直落谷底,形成珠雨,雾沫飘洒飞扬,烟云升腾,日照彩虹飞架的景观,蔚为壮观。瀑布脚下有一个200平方米大的冲蚀潭,瀑布长年累月的冲刷,形成凹凸弯曲的钙化石框,恰似一条弯曲的长龙,盘卧于潭沿。顺溪流而下,有水帘瀑布群、盘龙石、人面石等景观,河谷内奇山、奇石、奇瀑、奇洞、秀水等融为一体,美丽神奇。

县城西北50公里的浪洞温泉,又名温水塘,位于环境清幽、群山叠翠的温泉河旁。泉上10余米是百余户吴姓汉族人家的青瓦木屋。温泉处于寨下低洼处,前面是一条清澈透明的溪流。温泉出水面积约百多平方米,平地涌出,云雾蒸腾,泉口水温49度,水中含有锂、锶及偏硅酸等17种微量元素。

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位于城东湘黔公路12公里处,因茂密的森林崖间有一个巨型奇特的天然穹窿垂吊钟乳石,若朵朵飞云而得名。崖上有棵苍劲高大的柏香树悬长在崖间石缝中,堪称绝景。在数百年的岁月流逝,星转斗移,风雨雷电,酷暑严寒中,依然寸步不移,枝繁叶茂,笑指蓝天。飞云崖林木蓊郁,溪流娟秀,峰石奇魂,鸟语花香,景色动人。

             http://s10/mw690/001ks2k1ty6QyMVGzepc9&690

明、清两代京都通往滇黔缅的古驿道路过此地,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官名)常智在飞云崖始建月潭寺。明正德年间,按察副使朱玑又增建月潭寺公馆。清朝陆续增建,形成亭、阁、寺庙、长廊等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物或建于平地、或立于山巅、或嵌于崖壁,依山附壁,依溪而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柱,小巧玲珑,与自然风光彼此映衬,相得益彰。整个建筑群由月潭寺、月潭公馆、养云阁三个建筑组及10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既有宗教庙宇风格,又有园林韵味。养云阁的拱型屋面造型奇特,在贵州绝无仅有。历代达官显要名流路游飞云崖,留有碑刻诗文赞誉至极。

              http://s6/mw690/001ks2k1ty6EgrrwEhn25&690

飞云大峡谷位于黄平与施秉交界处,黄平地界,大峡谷的主干流苗里河、抬拉河,发源于顶冠山,流经黄平县城,在飞云崖古刹脚下,被深切为峡谷,故称飞云大峡谷。峡谷深切200300米,最窄处不足10米,全长18公里,两岸峭壁如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迂回宛转,幽深迷离,变幻莫测,急流、迭水、滩濑、湾塘、深潭100余处。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壮观。

进入飞云大峡谷,要穿过大哈蟆口、小哈蟆口、大跳鱼洞、小跳鱼洞、大无路塘、小无路塘、大飞水、小飞水、双蝉望月、群蝉戏珠、火烧赤壁、玉佛山等峡谷洞天岩溶奇观;河水清澈见底,鸳鸯野鸭成群结队,崖上猴群攀援;峡谷中,还有一座披着神秘面纱的穿洞(天生桥),高40米,长达100米,它与翩翩起舞的云崖飞水相依为伴,横跨峡谷两岸,滚滚河水穿肠而过,洞门上挂着一幕幕水帘,珠雨飘洒、雾花四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溶洞内有两股天泉,恰似两根水银光柱,直插谷底,无不使游人们沉醉于这座旷野宁静、梦幻迷离的童话世界之中。

阳河,又名,古称,历史上称之为五陵五溪之一,阳河发源于朱家山原始森林,形成于旧州古镇,从旧州镇至施秉县城关河段,称为上舞阳河,40多公里河岸地貌独特,河谷深邃,壁悬崖峭,峰高岭秀,植被神奇,被专家誉为天然河谷画廊,旅游之胜地。

             http://s8/mw690/001ks2k1ty6QyMXjJ2Lf7&690

阳河的溶洞瀑布多,渡滩多,景点多,溶洞大多洞中有洞,洞洞奇景,状如殿宇、小如器皿、花卉、飞禽、走兽,如马、人、猿,千姿万态,栩栩如生。瀑布大大小小,大者如帘似银河倒挂,小者如丝如轻云薄雾,天女撒珠莲。整个河段大小百余湾滩。湾湾有别,滩滩浪激潭清。奇山、奇洞、秀水组成一幅幅绮丽多彩的画卷。展开画卷分为头峡、无路峡、老洞峡、观音峡四段,前三段都在黄平境内,观音峡在施秉境内。

头峡亦称九曲峡,从旧州镇龙王阁起至印地坝止,长约17公里,峡谷环绕着高耸陡峭的笔架山,可谓九曲十二回肠,乘船一小时仰头眺望,笔架山仍在眼前,故人们称此景为九转回峰。主要景点还有狮子宝、钓鱼峰、猫头山、蓝靛塘、半边山、高桥跌泉、奇崖飞水、晴岚返照和直生云梯等。

无路峡因峡中无路塘而得名,从印地坝平东寨起至施秉梭洞寨止长约18公里,此段河谷是上舞阳景型最多,景点密集,景色最优美的一段。从平东寨顺流东下,两岸山崖耸峙,流泉淙淙,林木丛生,翠竹倒映。主要景观有鹞子浪、双飞水(瀑布)、两扇门、西凤竹林、金凤朝阳、幽谷啼猿、大穿洞、天生桥等,一景胜一景,景景奇秀,天工神造,人间少有,神秘幽深。

             http://s4/mw690/001ks2k1ty6QyMYuhX5e3&690

老洞峡,因峡中地名老洞得名。此峡段长约8公里,北属施秉,南属黄平地界,峡谷内主要有仙人垂钓、将军戴帽、黑石飞水、八仙过海、老洞崩石,妇哭夫等景点。沿河两岸山峰成林,峭壁如削,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河谷狭窄幽深,每日中午阳光可照到河面数小时。

此外,上阳大沙河岸森林茂密(黄平横坡林场),动植物种类多,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是上舞阳河畔的一块翠玉

黄平是革家人聚居集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国内约有革家人口5万人,黄平有2万余人,主要聚居在重安江畔的重兴乡。革家多为一寨一姓,聚族而居,一村多达几百户,多居于壑谷或半山腰,房屋多木瓦房,地基多用石头垒成,寨内外绿树翠竹掩映,道路多为石头砌成,各户房前屋后清扫干净。

革家共祭祖鼓,祖鼓是祖公的象征,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亵渎。祖鼓用樟木凿成,长418分,直径1.2尺,内藏银制肺腑、五谷穗等品,若家族有重大商议或成员之间有口角之争,则击鼓聚众,在鼓前发誓,让祖先裁决。家庭执政分为阴、阳两系,选举采用蛋卜法,族长一般任期五年。革家几十年一次的祭祖活动,叫过哈戎节,节日盛况空前。

             http://s4/mw690/001ks2k1ty6QyMZPlPZa3&690

革家男人三件宝:一是芦笙,二是刀,三是红弓白箭不离腰。罗姓家族将竹制成弓箭视为香火,挂在堂屋的神龛位置之上。

革家服饰男简女繁,女衣冠十分讲究,盛装就象古代武士戎装。古代记载:妇女绾髻,束花布,两端披与齐肩,衣盖膝,刺绣于胸袖间一直传承至今。革女头上戴的红缨帽子制作精美,凡中间插一支银簪的,则是未婚女性。

革人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糯米,待客劝饭重于劝酒,宾至高歌敬酒,客返则设卡劝酒,载歌载舞欢送。

除祭祖之外,正月里的踩亲舞,一般男青年吹芦笙引路,女青年相伴歌舞。小伙子如果对哪家姑娘中意,就会在舞蹈时有意踩一下姑娘的绣花鞋尖。如果姑娘也喜欢的话,就会在舞蹈时用手敲打踩脚的小伙子肩背,以示同意恋爱,并单独互赠礼物定情。

             http://s5/mw690/001ks2k1ty6QyN0U2aw34&690

婚俗也很独特,一般没有固定的媒人,求婚人多是男方的亲戚,只要青年男女相好,就会请同族的老辈妇女上门提亲。提亲时必带一只母鸡,一升米,一把红伞。娶媳妇叫叫寨,就是替新郎接亲的3个男人,要一个人到新娘的亲戚家报信,请新娘的亲戚去新娘家喝喜酒,去时必须背着被子去。

崇拜弓箭,女人的服饰又很象古代武士的戎装,人们把革家说成是羿的后人。革家人能歌善舞,以枫香寨廖德文家为代表的革家风情歌舞表演曾获国家大赛奖。独特的风俗吸引着中外游客。

              http://s8/mw690/001ks2k1ty6EgrttRwb27&690

黄平苗族经过历代的迁徙,由黄河流域南下江浙、江西、湖广,由洞庭湖溯沅江而上迁入黄平定居。先民刻木记事实物,是古代苗文的象形文字。黄平苗族风情浓郁,节日众多,歌舞多姿多彩,工艺精湛。

苗族多居山区,寨居多达七八百户,寨中极重视绿化,常保护有古树,住房多是木板瓦房,桐油漆板,光彩夺目。好客,常以自酿米酒待客,迎送设栏门酒,劝客饮酒,一醉方休。喜食糯米,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宾朋,走亲访友等均离不开糯米饭。鸡肉稀饭、酸汤鱼等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菜。苗族服饰工艺精湛,独具一格,苗女盛装的衣裙均以紫红色为底,由数十块大小不一的挑花织锦等布料缝制而成,以银制品为首饰,其银冠、银耳柱、银项圈、银手钏、银戒指、银腰带等光彩夺目。苗族婚姻一夫一妻制,男女自主,父母包办极少,婚俗极具特色。

             http://s2/mw690/001ks2k1ty6QyN290XLb1&690

苗人能歌善舞,每逢农闲节日集会颇多,内容丰富,吹芦笙、跳芦笙舞、跳板凳舞、斗牛、赛马、斗鸟、对歌等形式多样,风情浓郁。谷陇大寨是典型的苗族风情大寨。谷陇万人芦笙场保留较好,至今每年逢农历九月举行聚会,各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况空前。集会期间中外游客云集观光,游客进入苗寨,住苗家、吃苗家饭、喝苗家酒、唱苗歌、跳苗舞,兴高采烈,流连忘返。

耗子年,黄平苗陇一带龙姓家族农历十二月初一、二过耗子年。相传早年因旱灾饥荒,鼠害成灾,庄稼无收,龙姓老人发动全族灭鼠,议定每年过一次耗子年,沿袭至今。逢耗子年,各户人家上山捉山鼠祭祖,迎姑妈回家省亲过节,年节颇盛。

春节以农历十二月三十为大年年节。这天,杀鸡宰鸭,备丰盛食品食用,祭祀祖宗、供奉灶神,于夜守岁过除夕,初一晨进行开财门年神。男童到寨里各户人家踩新年(拜年)。初一忌扫地、忌往门外泼水,忌外户妇女先进屋,初二晨挑新水,初九至十五玩龙灯、踩高跷、男女青年游方。请酒歌师教唱酒歌,武术师传授武艺。正月十四过小年,各家接回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过小年。

             http://s5/mw690/001ks2k1ty6QyN3b5tO84&690

祭桥,农历二月初二,苗家修理祖桥,备酒肉,红绿色蛋、糯米饭及香纸去祭祀桥神祈求家族人丁兴旺。遇过往行人,要劝酒吃肉。

爬坡节,每年阳春三月,黄平苗族、革家传统爬高坡节,平寨、新寨、牛场、蓑衣坡、翁板、苗陇、马鞍山、王家牌、杨家牌、黄飘高坡、白保姑娘坡等集会点,约定时间按序进行,以黄飘高坡集会点规模最大,参加集会的人来自凯里、福泉、瓮安、施秉、台江诸县市,会期三天,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赛马数百匹,芦笙数十排,斗鸟百余笼,只见彩旗满山红,百鸟齐争鸣,马嘶蹄达响,笙歌回荡,一派节日气氛。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首冠银帽,身缠银带,围着排排芦笙翩翩起舞。革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服饰,上山对歌,歌声悦耳,声传数里,盛况空前。

             http://s8/mw690/001ks2k1ty6EgrxhAfZ97&690

四月八,县城东飞云崖旧时为浴佛日,朝飞云洞神山拜观音,今为民族节日集会点。每逢节日,附近及邻县各族民众到此集会三天,人数多时达二、三万人,会期有赛马、吹芦笙、跳芦笙舞、斗鸟等活动,也有部分人到此烧香拜佛。期间还时兴食狗肉、饮米酒。

龙船节,每年农历五月五日,重安、石牛两地各族人进行龙舟竞渡。龙船用榔木、杉木挖空制成。船漆各种彩色,龙口含珠,龙角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楹联,赛舟由鼓手、锣手、水手组成。锣手由一名十多岁男扮女装的男子担任,以锣声配鼓点。船尾一人掌舵,清一色着装青土布对襟上衣,腰拴银花扣腰带,头戴马尾斗笠,手执五尺长浆的十余名水手,在有节奏的锣鼓声指挥下,协调一致。赛毕,鼓头杀鸡宰猪招待宾客,高歌畅饮,通宵达旦,推选翌年赛船鼓头。

吃卯,境内吃卯时间不统一,称谓各异。谷陇雷姓等家族于七月的卯日吃卯节,当月有几个日便过几次卯节,以第二个日为盛。过第一个日,摘几根稻穗与糯米同蒸,再与鱼肉酒祭祖、祭神后,合家共食,稻穗挂于神龛上。苗陇龙姓则挂于灶架上。滚水杨姓吃卯与谷陇大寨雷姓大同小异。卯节,伴以吹芦笙、斗牛等活动。黄飘白记潘姓则称为改卯,仅以鱼、新包谷及一桌生竹筷祭祀祖宗。

             http://s9/mw690/001ks2k1ty6QyN4srgs28&690

粽粑节,县境白保、翁开吴姓家族过六月六粽粑节,其余苗族过五月五粽粑节。吴姓过粽粑节极为隆重,包粽子极为考究,六月初一后始摘粽粑叶进屋,包粽子只用梭草捆,包粽粑的妇女,须洗头,更衣,于六月初五包粽粑,六月初六过节,将粽粑30个捆成三蓬做成一挑,一头两蓬,另一头一蓬,扁担搁架于席桌上。祭祖后,各家食用丰盛菜饭。是日,于黄飘高坡芦笙坪举行赛马、斗牛等活动。

九月芦笙会,是秋后喜庆丰收较大的节日集会。芦笙会于九月初七先在仁里金塘进行,随后从五里墩、新合、马桑冲、岩英、安马河、马场街、重安江等集会点相继进行,九月二十七日,十里桥和谷陇大坪坳集会点同时进行。以谷陇大坪坳集会点规模最大,周围百十里邻县群众前来赴会,各族同胞身着盛装前来参加活动。节日期间各类商贩云集,热闹异常。

哈戎节,黄平革家哈戎节即祭祖,是革家一个家族(宗族)的盛典。革家祭祖无固定年限,十多年或五十年举行一次。每房族都有自己的哈戎坪。祖鼓是用香榔木掏空,两端蒙上牛皮,皮的边缘用竹钉钉牢,意为祖先在鼓里。这一天房族人家杀猪杀牛,烤备酒菜,隆重庆祝三天三夜。主要活动是抬祖鼓到哈戎坪去朝祭,然后吹芦笙、跳舞、射箭、唱歌等。

            http://s6/mw690/001ks2k1ty6QyN6nVwpc5&690

男人们要扮女装头插锦鸡羽毛,身着青色长服,绕祖鼓起舞。最后一天,是射箭活动,族长和他的两名助手,各用箭射一固定目标(女性身体模拟象),周围群众为他呐喊助威,当射中模拟物的乳部或阴部,则标志全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黄平名菜及食品有酸汤鱼(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制作)、鸡稀饭、腌菜(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狗肉汤锅、螺丝鱼(田螺与鲤鱼一起煮)、郭氏牛肉干(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黄平豆腐干、米酒、茶叶(明清两代,浪洞云雾茶、旧州回龙寺茶、马场茶叶,曾作为贡品)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