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四大草原之一安多

标签:
杂谈 |
安多县地处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是西藏的北大门。县人民政府驻帕那镇,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
安多地形复杂,草原辽阔,河湖众多,冰川纵横,气候独特,是全国最大的自然资源处女地。安多草原是藏北四大草原之一,面积占藏北草原的二分之一多,主要植物是矮蒿草、小蒿草、披菅草,紫花针柔等,牧草营养成份比较丰富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三高一低即蛋白质高,脂肪高,无氮浸出物高和纤维低。
安多家养动物有牦牛、绵羊、山羊、马匹等,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岩羊、盘羊、黄羊、狐狸、狼、猞猁、狗熊、草豹、旱懒、野兔等。其中藏野驴、藏羊、野牦牛、盘羊系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种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鸟类可分鸠鸽种类,雁鸭种类和雉科种类,闻名世界的藏雪鸡、黑颈鹤、白天鹅,在安多所辖的草北草原常能看到。
安多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鱼类丰富。著名的措那湖境内主要有裂腹鱼、亚科鱼类,因常年没有捕捞,鱼的单位面积较大。西藏鱼类有着独特的风味,肉厚膘肥,少刺味鲜,是鱼类中的珍品。卤虫卵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主事有煤、铁、铬铁、铜、 锌、锑、钼、砂金、岩金、硼砂、铂、银、水晶石、玉石、石膏、云母、盐、石油等,大部分矿物储量均属国内各县的首位,且品位高、易开采。
安多境内可供旅游的文化古迹、自然景观较多,有8座古寺庙,大多建于十九世纪,最早的白日寺建于七世纪;神奇的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由于终年积雪,自然冰雕成美观壮丽的水晶宫、冰塔林,还有著名的唐古拉,神奇险峰千姿百态。另外安多特殊的地理环境,藏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服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具独特魅力。
该县地形属高原山川类型。以唐古拉山主脉为脊,无数大小山峰造迄连绵,高低起伏,由西向东,北有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和祖尔肯乌拉山,中部有托尔火山,南部有桑卡等山脉,是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之势,由中部唐古拉山主脉的6604米逐渐下降到唐北的4704多米、唐南的4500多米,形成“屋脊”状。
安多附近有超基性岩侵入,唐古拉山以南和安多南部有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以川藏公路为界,东部为高山灌丛草甸地带,属怒江上游;西部为高山草甸地带,属扎加藏布上游和桑曲流域。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其南北两麓。
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脉南支,或称可可稀立山,蒙古语为“青山”之意。横贯西藏东北部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东止楚玛尔河与沱沱河间的青藏公路以西,呈东西走向。
祖尔肯乌拉山蒙古语意为“像心脏的山”,近东西走向,长240公里,宽40至60公里,平均海拔4700至55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最高峰岗钦扎仲,海拔6137米。
境内主要有三条水系:即长江源流水系、怒江源流水系和色林错源流水系。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交汇纵横,河床均属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床。县境西南多湖泊,较大的有错那、兹格塘错、懂错、蓬错等。
错那湖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神湖”。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错那湖流入怒江。
兹格塘错距公路有4公里,湖畔草丛稀疏,铺盖无数小石子,黑、白、灰、红、绿,五彩缤纷。一条宽约3米的河流通向湖泊,但已完全干涸,河床正逐渐沙化。